秦畅:从滇池路进入上海深处 ▲ 秦畅,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节目主持人,主持中国首批新闻名专栏《市民与社会》节目。 滇池路100号是老洋行,本不是公寓,却住满了人。快入冬时,甚至连一楼到二楼拐角处,都来了个流浪汉睡在那里。
11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日报社上海分社和上海市白玉兰国际友好交流基金会在新乐路55号共同举办“你我的上海,更好的明天”——阿拉“老外”不见外主题画展闭幕式暨联谊活动。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5月8日,上海国际五金博览会8号馆,一外国人跟工作人员交流想直接插队拿免费的冰淇淋,被员工拒绝,称要排队。(据5月9日极目新闻《上海一会展有外国人插队拿冰激凌被要求排队,网友:这才是我们该有的态度》)相关截图“插队”“外国人”“冰淇淋”等,是最近很火的热词。
相信大家都被最近这段时间上海街头疯狂涌入的韩国人刷屏了。因为受益于国家免签政策的福利,韩国的欧巴和欧尼们疯狂涌入上海,在这里拍照打卡,吃烤肉,更有消息传出有韩国人组团来华3天消费四十多万的耸人听闻。韩国人在上海街头,因为穿衣打扮与我们不同,所以非常好认。
前言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热情好客已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近日一位在我国生活已久的外国博主的一番言论,却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份待客之道。我们对外国人的友好,是否过头了?正文这位博主在小红书上发文,呼吁中国人对外国人少些宽容。
为啥上海人唯独对广东人不排外?看完网友分享,评论区炸锅了![看][看][看]上海,作为中国繁荣的代名词,其居民自然享有一定的自豪。然而,这份自豪有时会导致一些上海人在待人处事上显得过于自信,给人留下不佳印象。
(IC photo / 图)最近,“上海街头含韩量猛增”等多个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外滩、新天地、武康大楼、南京路步行街、豫园等热门景点,吸引了大量韩国游客前来打卡。2024年11月8日起,我国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下厨记VII罗望子小排中国人好讲究名字,起个菜名,都是弄点意境讨个彩头弄个巧,“金银蹄”“如意菜”算是吉祥的,“贵妃乳”“西施舌”就有点吓人了,至于香港人年夜饭上“金玉满堂”“富贵盈门”则完全让人不知所云了,这些菜在不同的店里,完全是不同的名字。
一边是要求中国学生严防聚集、不准外出,一边却给留学生大开绿灯,这怎能不让人心寒:“道歉有什么用,明着违反防疫要求。在上海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公然搞特殊化,一句道歉就了事了?我们在喝稀粥的时候,有人竟然喝可乐办party!”
据报道,3月14日,一位去过德国、法国、瑞士,最终通过中国台北转机回到上海的英国籍女婿,在回到彭浦三泉路517弄社区后,丈母娘和他刚坐完月子的妻子都希望他去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以免影响2个月大的孩子,但遭到男子拒绝。
可她喜爱的物质,都是和“洋”有关的所有东西挂钩。交上个洋人男友,就等于喜欢的都实现了。天天说外语、吃西餐、还有移民的机会,立马就和自己本土同事区别开来。所以在大街上,即使一个长得又老又丑的老外,都不乏年轻貌美女同胞搭着他的手,满脸优越感的神情和老外打情骂俏。一个忌讳别人叫她原来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