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在江西黄字号黑麂省级自然保护区,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对红外监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时,发现红外相机拍摄到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麂。红外相机显示,这只黑麂为成年麂,形态矫健,头上有角,头部有一株黄色的棕毛,尾巴的背部毛色是白色的。
近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站工作人员在进行越冬候鸟监测调查时,首次监测到20只以上的黑鹳集群在鄱阳县鄱阳湖湿地栖息、觅食。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现存3000多只。 据了解,每年秋冬季,有70多万只候鸟飞抵鄱阳湖越冬,其中,黑鹳是鄱阳湖候鸟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
来源:中国日报网 10月16日,江西浮梁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对红外监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时,发现红外相机拍摄到了一只成年黑麂,这是继2018年10月和2023年8月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麂后的第三次影像记录。黑麂这只黑麂是在浮梁县江西黄字号黑麂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到的。
3月11日下午,江西鹰潭龙虎山景区上清镇护林员肖冬样在位于余江区春涛镇的白塔河麻田段拍摄到5只中华秋沙鸭同框。这也是中华秋沙鸭继连续17年到龙虎山泸溪河过冬后,首次近距离被拍摄到在白塔河流域活动。白塔河是信江支流,位于泸溪河的下游段。
民警携手救助东方白鹳 南昌新闻网讯 日前,南矶乡派出所民警和新建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在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南矶湿地保护区”)巡逻时,发现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无法正常站立、飞行。相关各方迅速行动,联手对这只东方白鹳进行救助。
来源:江西公安 近日正在赣州安远三百山巡逻的派出所民警接到辖区饭店老板龚某某报警称其店里跑进来一只小猫经过图片比对疑似国家保护野生动物请求警方帮助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往现场在龚先生饭店看到了一只全身浅棕色尾部有黑棕相间环纹的小猫且小猫生命体征正常,无外伤经观察,民警初步判断这是国家一
央视网消息入冬以来,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鄱阳湖水域江豚活动频繁,成群的江豚嬉戏追逐,不时跃出水面,奏响了一曲曲鄱湖生态欢歌。近日,在鄱阳湖龙口江豚核心保护水域,江豚巡护队在巡护时发现成群江豚在水中嬉戏,不时浮出水面。
中新网南昌6月13日电(卢梦梦 贺登毅)近日,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金桥乡蔷薇村的一处水塘中,村民们意外发现像水母一样的奇怪生物。经当地相关工作人员观察确认,该生物为桃花水母,是世界一类濒危的古老腔肠动物,具有极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中新网南昌10月22日电(卢梦梦)22日,记者从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的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南矶湿地保护区”)获悉,近日,该保护区组织开展了2024至2025年度第二次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工作,记录到越冬水鸟近4万羽。
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李玉兰 王洋数只外形独特醒目、色泽鲜艳的鸟儿自由自在地穿梭在林间,或低头觅食,或抬头张望,不时发出清脆的鸣叫。山道上,游客们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一难得瞬间。这里,是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这些鸟儿,是“鸟中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
央视网消息近日,近百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抵达江西省鹰潭市泸溪县泸溪河景区的泸溪河段越冬。中华秋沙鸭因其对生活环境极为挑剔而被称为“鸟中大熊猫”,主要在河流、水库等清洁水域越冬。据了解,此次中华秋沙鸭选择泸溪河越冬,与该县近年来持续加大的生态保护力度密不可分。
新京报讯 据“江西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经过约14小时的等待,6月11日6时许,江西省朱鹮种群重建基地内首只自然孵化的朱鹮宝宝成功出壳,这意味着首只“江西籍”朱鹮顺利诞生。朱鹮一家三口首次亮相(红圈标记处为刚出生的朱鹮雏鸟)。
中新社江西龙南4月24日电 (记者 姜涛)“今年开春雨水充足,可能有利于金斑喙凤蝶羽化率提高,我们今年监测到它的活动范围已从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扩散到了实验区,意味着它的种群肯定是有所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