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的身份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胤礽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明立太子,也是清朝历史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明立太子,胤礽死后,他的弟弟雍正采用了秘密立储的方式,从此之后清朝再无明立太子,清朝灭亡之后,胤礽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明立太子。
有人曾做过统计,在秦和两汉的28个皇帝中,以嫡子身份即位的仅有三人,大多数情况下,皇帝们在确定继承人的时往往在“立嫡”“立长”和“立贤”之间作出选择,而无论是立谁作继承人,“储君”或者说“太子”的人选至少是公开的,也就是说,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乡间小民,至少知道当今的朝廷上谁是太子,谁是未来的帝国接班人。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秦始皇之前太子是王位的继位者,如太子丹,赢政完成六国统一建立秦朝后太子就成了皇位继位者的专属称谓,如太子扶苏,而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如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是刘肥而他的继承者却是正宫吕稚所生的汉惠帝刘盈,当初刘邦也不是没有想过废太子立他最喜爱赵王刘如意为太子但为了政权的稳固也不得不妥协,这便是嫡庶之间在继承制上的硬伤也是不可跨越的鸿沟,民间尚且有嫡子分家产得其大部何况是皇家呢,但是有立也有废,帝王看太子不顺眼也有换马的机会,废太子的下场往往很悲惨,他们要么被废为庶人圈禁,要么改封为王前往封地终生不得回来,更有凄惨者是满门抄斩身死人手,那么历朝太子被废的原因都有那些呢?
皇太子允礽的生母是康熙帝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康熙与赫舍里氏的结合是一桩改变康熙初年权力格局的政治联姻,但他们少年夫妻,感情还是很不错的。可惜红颜薄命,康熙十三年(1674年),她在生育第二个孩子允礽时因为难产而死,年仅二十二岁。
爱新觉罗·胤礽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算是出生即巅峰,明日犹可待啊。刚刚年满周岁就被立为太子,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胤礽出生时,恰逢三番之乱,吴三桂已经打下了半个中国,清王朝政权可以说是极其不稳,朝不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