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进行厕所革命,一二线城市的公共厕所有了很多改善,大型超市、高铁站、地铁站里的厕所基本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厕无异,自动冲洗、坐便器、蹲便器、手纸、洗手液、干手机等设备应有尽有,公厕也有特定清洁人员打扫。
说到厕所它与我们每个人都密不可分除了每日拉撒还是打工人日常摸鱼的最佳场所……有专家计算得出我们一生中有2到3年的时间在厕所度过11月19日是第11个“世界厕所日”这必然是个“有味道”的节日今天就来盘一盘世界各国的厕所文化看谁家更精(奇)彩(葩)!
说起如今的印度,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脏”、“乱”、“差”。可能很少有人还记得,它和中国一起被列为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照理说,同为文明古国,地理上又相互毗邻,我们中国人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印度文化。但相反,印度就单单一个“厕所文化”就让人“望而却步”。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近日,有网友反映长沙一网红湘菜馆厕所标识是“男性爬墙偷窥”,疑似默许男士偷看女士如厕,引发争议。这并非第一次公厕标识因奇葩引发舆论的关注。此前,九派新闻曾报道,有网友发帖称,武汉一处公厕的女性标识为“凹”,男性标识为“凸”,令人不适。
去日本玩,最让我意外的,居然是寺庙里的“厕所”——门楣上赫然挂着两个汉字:“东司”。在京都东福寺,这个枫叶圣地,里面的“东司”就是厕所,居然还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百雪隐”,意思是“百人便所”,想想画面,感觉场面有点大。
厕所,往小了说是居民生活的必需空间,往大了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注脚。曾参与起草《农村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的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程世昆表示,近十年来,无论城镇或农村,我国厕所改造成绩颇丰。
在一个“厕所号”较多的社交平台,我们的记者看到,很多帖子的内容都是晒出他人照片或者是网络言论,名义上是听一听“大家是如何评论”,而评论区实际上却是充斥着各种攻击性言论,有些甚至夹杂着不堪入目的侮辱性词汇。
“我发在自己社交平台上的照片,却莫名其妙被别人‘挂厕’了,对方发表了不少贬损我的言论,评论区里也都是对我的人身攻击。我很气愤很难过,却无计可施。”《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网络厕所”的发文内容中,不乏对他人的言语贬低、人身攻击、辱骂等,评论区也是骂战频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