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回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到认知和记忆功能。尽管目前阿尔兹海默病的完全治愈仍然是一个挑战,但是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方法和新的治疗策略。
2022年3月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生命健康学院叶克强教授(前Emory University终身教授)团队在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FSH blockade improves cognition in mice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当地时间2022年7月21日,《科学》(Science)杂志报道称,经过6个月的调查,发现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研究论文疑似存在图像篡改。一些科学家认为该论文误导阿尔兹海默病研究16年,一时舆论哗然。
从发文来看,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国作者发文数量较多的期刊有Front Aging Neurosci 、 J Alzheimers Dis 、 Front Neurosci 、 Front Pharmacol 、 Aging 等。
“这是目前已知最年轻的临床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近日,一篇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撰写的论文,发布在了国际知名阿尔兹海默病研究刊物上,文中介绍,一名来医院就诊的19岁男孩被临床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
医师报讯 当地时间7月21日,《science》发表调查报告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神经学家 Sylvain Lesné 涉嫌学术不端,其发表的 20 多篇论文中可能存在篡改图像等问题,包括其作为第一作者于 2006 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为“淀粉样蛋白假说”提供关键支持的一篇论文,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显示该论文已被引用2300余次。
界面新闻记者 | 唐卓雅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美东时间6月4日,《科学》杂志发表消息称,研究人员计划撤回一篇阿尔茨海默病论文。这也是时隔两年,该研究的研究人员对于《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调查报告指控其篡改图像的回应。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园园)记者1月15日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施一公团队历经8年探索,在阿尔兹海默症领域取得重要发现——他们找到了可能触发阿尔兹海默症记忆衰退的“机关”。这一发现对理解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展针对性的药物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很早就想写这篇内容,没有动笔的原因是:中国的科普充满了诡异的气氛,这种气氛很难把控,写科普内容,需要谨慎,是因为这种气氛下,鱼龙混杂,如何才能给到读者一篇真实纯粹、客观公正的具有科学意义的科普内容,是很费脑力的。
今年1月,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还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文章Association between healthy lifestyle and memory decline in older adults:10 year,population based,prospective cohort study,介绍了所开展的一项招募2.9万余人参与、10年随访的队列研究,发现6种生活要素与延缓记忆下降高度相关,APOEε4是遗传因素中影响记忆的重要风险基因,而健康生活方式对该基因携带者同样可以有效保护记忆。
阿兹海默正在“变年轻”吗?近日,一篇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撰写的论文,公布了一例被临床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的19岁患者,引发网友热议,登上微博热搜。这一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阿尔茨海默症研究刊物上。
2022年04月14日报道,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题为“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es with Upregulated Angiopoietin and Downregulated Hypoxia-Inducible Factor”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向阐明是否这种情况会导致更多或者更少的血管生成,以及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在诸如此类过程的发生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