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4000字,剧情来源《大明王朝1566》第14集,欢迎关注、点赞,转发,私信。国库空虚,抗倭前线又急需粮草军需,原本想着填补亏空的改稻为桑也陷入了死局,朝廷也只能掠之于商,打算抄了浙江富商沈一石的家,杭州知府高翰文领命之后在沈一石的作坊没找到人,他于是立刻想到了之前去过的别院,就在动身前往时,锦衣卫的人却并没有跟上。
随后朱七又问是否要先将郑何二人抓起来,不然抄家抄了个寂寞,这种事无法交差,杨金水对于两件事则是给出了回答,抄家没抄到钱,先让高翰文顶罪,郑何二人在没有明确旨意之前,先不抓,要用时局,逼着他们退赃,从家里拿钱筹备军饷,至于这两个人,是肯定不会放过的,“放过他们?要是连他们都可以放过,我大明朝就没有天理了。”
胡宗宪把郑泌昌、何茂才叫了进来,一进来郑泌昌使了个眼色,让官职最小的何茂才先说话,这是防止胡宗宪上来就开怼,到时候郑泌昌也好在中间转圜,但是郑何二人失算了,胡宗宪只是闭目养神,没有搭理他们,眼看就要把天聊死了,郑泌昌赶紧发话,先说了存粮和预计赈灾情况,再说赈灾有难度,最后让胡宗宪上疏请朝廷拨粮赈灾。
导语:一场改稻为桑,让大明朝的局势,波谲云诡。胡宗宪为避免发生民乱,在御前丢掉巡抚一职。事态的发展让郑泌昌逐渐意识到了问题,与何茂才一番商议,在高翰文中了美人计之后,又暗自给海瑞布置了一个“通倭”的陷阱,妄想把严党与清流的人推到阵前,反客为主。
嘉靖皇帝在1566年临终前,留下了一份贤臣名单,希望年轻的裕王(隆庆帝)多用这些人的才智。名单上写着徐阶、高拱和张居正三人,却没有当时已进入内阁的赵贞吉。这让人颇感疑惑,赵贞吉不是嘉靖赏识的"英雄好汉"吗?为什么会在这份重要的名单中被排除在外?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让我们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