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夏日报】“课前,我们先进行遗体祭奠仪式。”4月3日,宁夏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起,向“大体老师”鞠躬致敬。据了解,宁夏医科大学1958年建校66年以来共接收遗体捐赠99例,用于进行病理检查、研究,进行医生培训与学生培养。
这世界上有这样的老师,他们不会说话、不会行走、不会动,但偏偏在医学和科学上具有更深意义和研究,他们就是“大体老师”,亦被尊称为“无语老师”。在他们成为“大体老师”之前,不管他们是经历了什么而离世,在生命断气那一刻向世上的亲人告别后,他们却用另一种奇妙的形式在世上获得了延续。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秦思思)用遗体供医学院的学生进行研究,遗体捐献者以自己的身体,为现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也被尊称为“大体老师”。3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在该校缙云校区举行“缅怀捐献者,彰显医学心”清明祭拜仪式。
1948年,中国小儿外科之父张金哲,不顾妻子的反对切开了女儿的后背,妻子当场哭晕。从此为中国开辟了医学上的小儿外科手术先河,他从医80余载,救治了无数的儿童。2022年,102岁的他去世,成为了“大体老师”!如今被世人称之为“华佗”转世。大公无私孩子本应该是父母的掌中宝、心头肉。
“你看奶奶眼睛这么亮,能救好多人”事实上,尽管遗体捐赠者逐渐增加,但相对于医学教学和科研来说依然有限,国内许多医学院是十几名医生用一具遗体,窘迫的院校只能老师解剖学生看,而理想状态则是4到6人一组,有的医学院甚至需要购买遗体标准或模型才能完成解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