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師怀瑾(1918—2012),浙江温州乐清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积极传播者。南怀瑾在解放前曾经从军统特务枪口下救下巨赞法师一命。巨赞法师(1908—1984),江苏江阴县人,俗名潘楚桐,20世纪后叶中国有名的佛教领袖之一,同时也是佛教的有名学者。
四众弟子是佛学上的专有名辞。庙子上常说四众弟子,佛的四众弟子也是佛教所称的四众弟子。所谓四众,就是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出家的男众比丘,普通称为和尚。“和尚”两个字很大哟!佛教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大家都搞不清楚,把和尚两个字当成笑话了。其实,“和尚”就是上师、法师、大师。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第一讲 南怀瑾:诸位好朋友,今天要讲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很严重的问题,全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解答的问题,就是生跟死的问题。这个事情的起因,缘于我们这位胡松年老同学,他住在美国纽约,学佛很多年。
南怀瑾是当代国学大师,也是文学家、教育家、学者、文化传播者、诗人、武术家。2022年9月19日,是南怀瑾逝世十周年。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追求知识,坚持自我修行。他乐善好施,精通儒释道,在推动文化方面的贡献非一般人能及。他的著作和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后来的追随者。
文‖ 鱼羚1930年的一天,浙江温州一座新兴西式学堂,校长正在给小学生们颁发毕业证书,这时他威严地扫视了下面的学生,喊了一个人的名字说:“你是全年级倒数第一,不能够毕业,只是肆业。”人群中,只见一个瘦瘦的小男孩,低垂着头,慢慢移动步子,走上讲台,双手接过校长递过来的肆业证。
早在五十余年前,作为国学大师的南怀瑾先生即在台湾倾全力讲述、印行传统文化经典,从学界、商界、政界,直到民间大众,先生不辞辛劳,奔波教化三十余载,内容涵盖儒、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三十余种,立足时代科学精神,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层面,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其影响之深远必将是划时代的。
面对如此赞誉,南怀瑾先生在老年,却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如此感慨:“从十几岁起我就想做一个普通人,只想自己在蓬门陋巷,教几个小小的蒙童,了此一生。但是,我这个人运气不好,这八九十年,一百年之间,像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样,生于忧患,死于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