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202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修订M1的统计口径,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的统计中。修订后的新口径在2025年1月启用,数据预计于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消息一发布,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央行的货币统计报告中,经常听到M0、M1、M2等术语,这是对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层次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来源:人民日报 202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修订M1的统计口径,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的统计中,新口径在2025年1月启用。M0、M1和M2,是什么意思?与企业和百姓又有什么关系?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流动性。大多数人赚到了钱,会存起来慢慢花。
从2022年12月起,金融统计数据将数字人民币数据首次纳入M0统计口径引起各界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1月13日,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对此表示,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它与实物人民币一样,本质上都是货币组成部分。
我个人并非货币银行学专业出身,只是去年研究数字货币的时候看了很多资料,也读了几本大块头。货币供应是市场的总阀门,上涨是资金买上去的,下跌是出货卖出来的,看懂货币的供应关系对于判断整体的行情有很重要的意义。
#5月财经新势力#第一部分:看懂M0、M1、M2,先从基本概念开始相信经常关注财经信息的小伙伴一定都听过这个三个词,但要让你深入解释可能会有点费劲,这里就整理了下相关概念的解释,从通俗到官方,再到大白话希望让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什么是货币供应量?又为什么要修订M1? 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是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