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秧歌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群众基础的陕北秧歌典范,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等。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民间,人们对秧歌的概括是:锣鼓鞭炮,红火热闹,旗罗伞扇,花里胡哨。2006年5月20日,陕北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塞腰鼓表演方阵共有彩旗40人、少儿腰鼓64人、男子腰鼓64人、女子腰鼓64人、陕北说书36人,打击乐71人以及安塞“星光大道”15名民歌手共354人组成。 安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以腰鼓、民歌、剪纸、民间绘画、曲艺为主的艺术形式闻名遐迩、享誉中外。
今年是第33届“延安过大年”元宵节秧歌汇演,节目形式主要有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宝塔区牡丹舞、延川老秧歌、甘泉莲花灯、子长唢呐、壶口斗鼓、富县飞锣、延长棒子舞等,可以说是各县区最拿手最具代表性的节目,共有宝塔区、安塞、宜川、延川、子长、富县、延长县、甘泉县和延长石油炼化公司、延长
姓名:申祥丽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星座:摩蝎座血型:O型身高:158CM体重:43公斤生日:12月15日职业:歌手进修院校:西安音乐学院代表作品:《兰花花》、《毛眼眼》、《想哥哥》、《红窗花》、《口弦弦》爱好:声乐、旅游、表演、读书申祥丽主要成就2004年首次参加《陕北民歌大赛》荣
3月2日,农历正月十五,鼓乡安塞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来自全区各乡镇、街道办的五支表演队伍,在彩绸飞舞中,在铿锵鼓点中,在彩车引领下,扭起了秧歌,打起了腰鼓,一时间,整条街道被欢乐和激情的海洋淹没。
延河大桥广场是市民和游人休闲的好去处,每到傍晚,都有一群人有组织的在此扭起陕北大秧歌。特别是今年,市、区实施社区文化进百镇千村万广场,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延河大桥广场更是以设施完善、活动丰富而受到市民和游人的青睐,成为延安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本报讯(通讯员刘旭东尚文庆)闹秧歌、转九曲,鼓声阵阵年味足;秀剪纸、绘书画,民歌入耳春意满。2月21日上午,来自安塞县的2支秧歌与腰鼓表演方队,为数万名群众与外地游客奉献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雄健有力的安塞腰鼓与热情奔放的陕北秧歌,将以“鼓舞安塞”为主题的春节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
阳光讯(记者 郑玮)唱响民歌旋律,让陕北民歌走进新时代;倾听优美歌谣,让民歌艺术再现新辉煌。9月27日晚,由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共延安市安塞区委、安塞区人民政府和新华社经济信息社共同主办的“鼓舞安塞 歌从陕北来”2023网络民歌手挑战赛颁奖晚会在安塞区举行。
“在希望的田野上”安塞民间艺术走进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昨天,“在希望的田野上”——安塞民间艺术走进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红火热闹的秧歌表演、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让500多名学员深深感受到了安塞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和延安精准扶贫取得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