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古称易州,因易水而得名,是革命老区、生态大县、文化大县和旅游大县。2534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风貌,8000多年人类文明史源远流长,300多处历史文化遗存、41处文保单位熠熠生辉,是联合国命名的首批“千年古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制作/王怡文纵览新闻记者 高鹏飞7月26日,纵览新闻(报料微信:ZLXWBL2023)记者了解到河北石家庄平山县杨家桥乡康庄村附近发现一处古墓,内部壁画清晰可见。平山县文物局工作人员称,推断最早年代可能是唐宋时期,目前,文物保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河北平山发现的古墓内部壁画。
来源:河北日报 河北大名发现一合唐朝显庆年间墓志 距今1300多年记者从河北省大名县名城管理建设委员会获悉,该县近日在征集与民间艺术、民风民俗、文脉传承等相关的老物件过程中,发现一合唐朝墓志。经当地文物专家鉴定,该墓志铭镌制于显庆五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新闻提示:最早遗物为春秋晚期鬲足,最晚遗物为唐代晚期邢窑“盈”字款白瓷碗底。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张会武 通讯员 陆倩近日,伴随位于邢台隆尧县的柏人城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告一段落,诸多出土文物为柏人城遗址历史兴衰再添新线索。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邢台7月23日电 (安培强)据河北省新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23日消息,该县农业农村局施工人员近日在进行河道清淤时发现一座古墓。据墓志铭记载,墓志铭刻于后梁开平元年,距今已有1116年。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奋进新时代 美丽石家庄#河北是文物大省,一件件奇珍重宝,展示着燕赵大地的人文风华。当我们走近他们,更能领略这片土地上孕育传承的独特人文根脉,感受到历史深处射来的中华文明之光。戳视频↓↓↓一起走近河北的国宝文物,听听它们的“心里话”。
继1978年发现“亚伐”铜卣等国家一级文物后,自2021年起,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石家庄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灵寿县文广旅局启动的石家庄市灵寿西木佛墓地考古再获重要发现——发掘墓葬三十余座,出土文物220多件,还包括河北首次发现的晚商时期车马埋藏坑,创下河北商周考古领域数个“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