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 源:西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原文: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于中岳颖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时有巢父牵牛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成语名字】: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成语拼音、注音】:yán zhě zhūn zhūn,tīng zhě miǎo miǎo、一ㄢˊ ㄓㄜˇ ㄓㄨㄣ ㄓㄨㄣ,ㄊ一ㄥ ㄓㄜˇ ㄇ一ㄠˇ ㄇ一ㄠˇ【成语释义】: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发!前方到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典故 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想将自己的雄才大略一一付诸实施,成为一代明君。
来源:【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为了励精图治,富国强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有一个名叫魏征的大臣,是我国历史上以敢谏著名的人物。唐太宗曾多次请魏征到住处,听他谈论政事,批评得失。
作者:伍 龙自西方亚里士多德奠定了以“看”为中心的认知方式,“观”及其关联的“视觉”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自我以及他者的主要路径。在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另一种传统,即对于“听”的重视,并自觉将“视听”予以并举。这一传统从先秦出发,蕴藏与展现在后世众多的文学名篇与诗词歌赋中。
1.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2.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含褒义,不能用于批判的语境。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3.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只能用于声音,不能用于形容车辆突然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