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东晋385—433)谢灵运的独创性在于他的山水情怀。他扑向故乡,抓紧泥土,朝廷又将他拽回去……这种生存的二元结构是如此典型,所以他被唐朝的大诗人反复眺望。生存的悖论固定了山水这一审美符号。谢灵运开了一个头,王维、孟浩然、李白等发扬光大。
荆州新闻网我收藏有家传的一部印行于1920年的湖北江陵县《谢氏家乘》,这部家乘共有六册,在将谱书整理成电子文档的过程中,了解到现在中国姓氏人口数排名第23位的谢氏,在有记录以来的二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其姓氏源流及迁徙历史。
乌衣巷唐·朱存人物风流往往非,空余陋巷作乌衣。旧时帘幕无从觅,只有年年社燕归。提起乌衣巷,都会想到刘禹锡的“乌衣巷口夕阳斜”。这首当然没有刘禹锡的那首有名,但它的作者是南京本地人,南唐时,朱存取吴大帝及六朝兴亡成败之迹,作《金陵览古》诗二百章。
但名人家族出名人的机率却大得多,这倒不是强调“聪明有种,富贵有根”的基因,而是大凡名人的后代,经济上一般都挺优裕,享受的教育资源更多、更优越,同时,传统的门当户对结亲观,不同层次交往观,也使得名人的朋友圈与亲戚圈会产生催生名人成长的强大氛围。
王导谢安纪念馆,位于南京市秦淮河大石坝街,坐落于夫子庙秦淮河南岸乌衣巷内,是一座展示六朝文化艺术,以及王谢两大家族家世的专题性陈列馆,整个纪念馆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王导与谢安两个代表人物的介绍,另一部分是东晋与六朝文化展,纪念馆内有来燕堂-鉴晋楼-听筝堂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