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服用中药后的一些“不良反应”? 相信不少人有经历过,喝中药以后有大汗出、头晕、拉肚子,或者恶心想吐的情况。一部分患者还有喝药后“症状反弹”的感受!这些是不是喝中药之后的“不良反应”呢?莫非是医生开错了方、用错了药?答案是“不一定”。
患者,女,39岁,山东菏泽人,因患胃溃疡,遂来就诊,患者自述经常出现胃胀,胃痛,打嗝,感觉吃饭后食物往上返,而且吃完饭就感觉胃胀,经常肠痉挛,因此不敢多吃东西,还伴有喉咙疼痛,舌头发涩,有时候会便秘,感觉大便解不干净,每次排便不多,解完还有便意,小便和睡眠尚可,无明显不适感。
在喝中药汤剂的时候,经常有人会有疑问,中药汤剂到底是空腹喝好还是饭后喝好,哪种疗效最佳?但有的汤剂可以放在餐前30分钟服用,比如治疗胃溃疡及胃黏膜糜烂的汤剂,一般都含有白芨、海螵蛸等中药,这些药会有效地抑制患者的胃酸分泌,且在肠胃的内壁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所以说,这类中药最好在餐前空腹服用。
吃了中药以后,不要再碰这6种东西,否则就是白忙活。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都倾向于使用中药。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患者找到我,他表示吃完饭以后总是恶心想吐,而且伴有后背疼痛的情况,舌头是暗红色的,舌苔是薄白苔,脉比较细弱。
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可是有些中药对于部分肿瘤患者来说真的是太难以下咽了。这不,刘先生自从检查出胃癌经过手术治疗之后,医生就开了一些中药以便于他术后恢复调理,可是刘先生在服药过程中,每一次喝进去的药都会吐出来。
近期科内又收治了2例心脏支架置入术后,口服双抗药物而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虽然经积极抢救度过了危险期,可是对本以脆弱的身体又增加了一份风险,药物既能治疗疾病,又有毒副作用,所谓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但是随着慢性疾病的增多,药物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你看大街上药店比饭店还多就是事实,所以对人体的伤害也随处可见,如何在应用药物的同时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就显得十分重要。
如高血压用药,就是同一种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用量也就不同,通常医生会根据病人高血压病因,决策用那一类抗高血压药,每天用量有个总体指导,但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对药的反应不同,有些人按医嘱的用量,血压控制很好,而有些病人可能会降的过低,病人就不舒服,这个时候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减量,若原来服一粒,可以减半粒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