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2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科学》(Science)主刊14日凌晨刊登了中国学者的创新型研究成果。他们合成了具有极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铱/铈嵌入式负载催化剂,在减少贵金属用量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绿色氢气的生成效率,为绿色氢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新的里程碑。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我国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用太阳能供电的超轻无人机只有巴掌大小的无人机仅靠两片微型太阳能电池就能驱动一起了解一下↓一张A4纸有多重?4.63克而这台无人机全部重量仅有4.
来源:央视财经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我国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用太阳能供电的超轻无人机,巴掌大小的无人机,仅靠两片微型太阳能电池就能驱动。 一张A4纸有多重?4.63克。而这台无人机,全部重量仅有4.21克,它比一张A4纸还要轻!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多家单位合作,在“作物抗寄生植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有望为寄生植物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25年2月13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串岭沟组中发现的壮丽青山。图据中国科学院封面新闻记者 赵雨笙封面新闻记者12月15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美国《科学》杂志网站14日公布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结果。中国科学家发现的迄今最古老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成果入选。
来源:央视财经 8月13日,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周鹏-刘春森团队从界面工程出发,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最大规模1Kb纳秒超快闪存阵列集成验证,并证明了其超快特性可延伸至亚10纳米。相关研究成果12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电子学》。
◎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焦德芳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工品之一,也是塑料、橡胶、纤维、医药等领域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19日,一项来自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团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在《科学》上发表。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去除水中99.8%微塑料的新型材料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邓红兵教授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周雪教授团队研制了一种可重复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其首次使用时可吸附水中99.8%的微塑料,为清除水中微塑料提供了新策略。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晨阳】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从月球背面获得的宝贵样品跟随返回舱于25日成功降落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这是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获得的月球样品,科学家希望通过对它们的细致分析,能解开关于月球形成的历史以及为何月球正面与背面存在明显差异之谜。
世界知名的学术期刊《物理世界》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于12月12日揭晓。中国两项科研成果入选:自带“开关”的半导体石墨烯,以及从月球背面返回的第一批样本。《物理世界》编辑团队回顾了今年以来报道过的所有科学发现,并挑选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10项。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材料——ZMQ-1分子筛,解决了传统材料无法处理“大分子”的难题,在促进化工生产更加绿色、高效等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该成果北京时间12月1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从“盖房子”到“顶竹笋”:我国科学家首创晶体制备新方法晶体是计算机、通讯、航空、激光技术等领域的关键材料。传统制备大尺寸晶体的方法,通常是在晶体小颗粒表面“自下而上”层层堆砌原子,好像“盖房子”,从地基逐层“砌砖”,最终搭建成“屋”。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北京时间12月13日,美国《科学》杂志网站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结果。其中,中国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古老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荣登榜单。1一针管半年的艾滋病预防药问世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
中新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 夏宾)中新网记者10日了解到,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在北京时间9日11时发表了中山大学与阿里云合作的科研成果,研究团队利用云计算与AI技术发现了180个超群、16万余种全新RNA病毒,是已知病毒种类的近30倍,大幅提升了业界对RNA病毒多样性
来源:【四川新闻网】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胡旭阳肺结节检出率逐年增高,精准评估肺结节恶性风险具有重大意义。9月1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影智能与上海科技大学医工交叉团队在肺结节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来源:【中国教育报】本报深圳2月18日讯(通讯员 韩文嘉 记者 刘盾)记者今天获悉,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于北京时间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