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墨言心语生活,于细微处见真章。人品,于不经意间分高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勺粥的温润,每粒米的饱满,莫忘背后挥汗耕种、辛勤劳作的身影。一粥一饭,不只滋养身骨,更需深悟其源,那是大地的馈赠,是生命的轮回,是劳动者的赞歌。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随便走进街头的餐饮店,文明细节处处可见,从“请节约粮食、吃多少拿多少、杜绝浪费”等提示牌的设置,到公益广告的张贴,不管是文明氛围的营造,还是店家、顾客的消费理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老党员张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从自身的经历和感悟谈起,讲述了人生难忘的三个阶段:“母亲生我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连续三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导致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那时候,省下一口粮就能让亲人吃饱,就能支援国家建设;
《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1月22日下午,“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朱柏庐与《治家格言》”在昆山市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办,中国地方志学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协办。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仁和(今杭州)人。树谷子,监生,官济宁同知。尝有声幕府,以诗筒画笔,与簿书迭进,不废风雅。工书,娴熟隶法。隶书摹《校官碑额》,小隶有似《武梁祠题字》。
很多认识我的朋友知道,我的IP地址显示江苏,实际是与上海交接的昆山,当时特意选的湖边小镇。脑海中关于昆山,就一个标签,中国第一强县。直到去周庄旅游,看到“昆山三贤”雕像,作为文旅人,对人文故居,历史遗迹很敏感,心中想,昆山还有什么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