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韩小妮 姜天涯 李欣欣在上海的弄堂里,有少部分居民依旧过着倒马桶的生活。这是上海人与马桶之间“爱恨情仇”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上海人为了甩掉这只马桶所进行的斗争,可谓是旷日持久。一今天当人们提到“马桶”时,多半说的是抽水马桶。
在大众的印象中,清朝都是非常落后的状态,无论是街边的商铺还是城市的规划都是非常混乱的景象,殊不知这些也仅仅只是处于个别区域而已,尤其是像在晚清时期有不少地域涌入了许多外国人,法租界、英租界等地的出现也改变了城市的本来样貌。
11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在上海江宁路附近发现了一处“倒粪站”,引发众人关注。12日下午,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办工作人员告诉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由于附近老旧小区较多,的确存在倒粪站这样的生活配套设施,目前街道内还有3处。
那么,石库门、广式里弄、简屋等房屋的居民每天所产生的大量粪便当初是如何处理的呢?由中共上海地下党工人运动委员会主办的《生活知识》周刊,于1946年刊登了一篇关于马桶和大粪的深度调查报道,名为《上海粪史》。据该文介绍,在上海租界开埠早期,由于地广人稀,粪便处理不成问题。
“跑夜班‘差头’的每单价格要高不少,不过,我可不想跑!”“为啥?”“晚上10点以后街上厕所差不多都关门了!”开了二十多年出租的“的哥”张师傅说,自己最大的苦恼是晚上没有地方上厕所。不仅仅是的哥,快递小哥、餐饮店店员、代驾、夜跑者等都市夜行人都有类似的烦恼。
在上海的弄堂里,有少部分居民依旧过着倒马桶的生活。这是上海人与马桶之间“爱恨情仇”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上海人为了甩掉这只马桶所进行的斗争,可谓是旷日持久。今天当人们提到“马桶”时,多半说的是抽水马桶。只有当前面加上“倒”这个动词时,人们才会想到老式的木质马桶。
1843年11月17日,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开放,开始了曲折而辉煌的都市化历程。在上海都市化180周年纪念到来之际,“澎湃新闻·私家历史”将陆续推出专题文章,从城市空间、物质文化、语言演进、经济产业、政治变迁等多个角度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秋天的安福路(拍摄于2021年10月21日)有人说,秋天的安福路是很美的。最近,晨报记者去安福路采风,走到半路,想找个地方“方便”一下,发现这条文艺范十足的小马路,竟然没有一个公共厕所!记者在寻找公共厕所的同时,就此对安福路的“方便”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