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随着佛教中国化进程的不断完善,菩萨信仰的日益深入,人们不断地遴选出更能够寄托他们的现实苦难, 帮助他们实现圆满梦想的大智、大勇、大行、做大牺牲的菩萨,从而形成文殊、观音、普贤与地藏这四大菩萨。
常常念诵文殊心咒,可以增长福德、智慧,还可增强记忆力,辩才无碍。是四大菩萨之一,是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在佛教中、民间被奉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的菩萨,遇难众生只须诵念其名号,其即前往拯救解难, 以大悲显现、拔除一切有情苦难为本愿,循声救苦,不稍停息。
汉朝时期永平十年,佛教由印度经过西域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佛教早已融入了中国文化,由于当时传经地区、时教、民族文化和社会背景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地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云南地区上部座佛教。
提到佛教四大菩萨,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观世音菩萨。作为佛教中最受中国民众欢迎的菩萨,观音菩萨的慈悲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佛教的正统排序中,四大菩萨究竟谁是第一位?这个答案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智慧传承在探讨四大菩萨的排位之前,我们得先明白"菩萨"究竟是什么。
佛教中有极为重要的四位菩萨,他们分别代表了佛教的四种精神特质:智慧、慈悲、行践和愿力。每位菩萨都有自己特定的道场,这些道场也成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这几位菩萨分别是:1. 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其道场位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象征着智慧,坐骑是青面狮虬首仙即青狮。
中国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人们熟悉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即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分别对应的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特别是观世音菩萨,在民间拥有广泛的信仰,观世音菩萨,也叫观音菩萨,唐代以前,称作观世音菩萨,因避讳唐太宗李世民,故而改称为观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