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秀梅)8月30日,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对于预定利率下调后中国人寿的举措,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表示,首先是要继续强化资产负债联动,将资产负债管理理念贯穿落实到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围绕长期目标,做好经营调整,克
本期《金融时报》特别约请清华经管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张春子撰文,从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和日益严峻的风险挑战出发,指出商业银行要适应全新的宏观环境、政策导向、监管新规、经营模式,持续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汲取欧美银行业危机教训,提升精细化资源配置能力,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实现银行价值可持续增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时间进入五月,A股五家上市保险公司已悉数完成一季报披露。据统计,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共实现营业收入6272.24亿元,同比微增1.06%;但同时,五家公司归母净利总计830.17亿元,同比降幅达9.16%。
每经记者:涂颖浩 每经编辑:马子卿11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4金融发展年会”在北京召开。在“求解利差损”研讨会上,陆家嘴国泰人寿总精算师周浩波表示,我国台湾的保险市场累积的高利率保单时间更长、影响更大,目前整体发展仍较为平稳。
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编辑:马子卿自1992年保险代理人制度引入国内以来,寿险业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个人代理人制度成就了寿险业的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个人代理人制度带来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产品同质化、重渠道轻服务、重规模轻价值等。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及,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引导财险业优化定价模型、方法和工具,加强产品定价管理,探索建立财险产品服务创新保护机制。防范数据、模型、算法风险,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做好客户信息保护。
继2023年险企下调人身险预定利率后,部分险企近期纷纷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这一举动背后,是保险业正积极应对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挑战。降低负债端保险产品成本是险企缓解资产负债匹配压力的一大举措,而要不断提升资产端投资能力,获取长期稳健收益亦是关键。
近日,在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3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3中国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年会”上,中国太保寿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潘艳红围绕“做实资产负债管理,践行寿险长期主义”发表主题演讲。她表示,面向未来,做实资产负债管理,是推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显示,银行净息差延续收窄趋势。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较去年四季度的1.69%下滑了15个基点,创下历史新低。不过从边际变化上看,银行业净息差收窄的幅度与去年同期下降17个基点相比,已略有收窄。
近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3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3中国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年会”在深圳举行。中国太保寿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潘艳红围绕“做实资产负债管理,践行寿险长期主义”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面向未来,做实资产负债管理,是推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这是党中央对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增强宏观经济分析能力、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提升政府宏观管理水平、防范化解经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适应全新的宏观环境、政策导向、经营模式,持续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局中,实现银行价值可持续增长。
4月17日,辽宁省委书记郝鹏在学习时报发表《奋力开创辽宁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文章,其中提到,近年来,辽宁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快出手、慢撒气、稳预期,稳妥处置中小银行机构、政府债务、房地产风险,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4月26日晚间,中国人寿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并于同日召开业绩发布会。数据显示,在2023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中国人寿保险业务持续实现较快发展,一季度共实现总保费3376.38亿元,同比增长3.2%;但同时,其归母净利润为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