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试教育发展当下,作为中国父母,也许多数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期望他(她)优秀,从牙牙学语到进入幼儿园,有时间父母甚至是忘记孩子普通生长教育,但是也不会忘记告知孩子你要怎样的努力学习,将来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以及好的大学。就这样没完没了念叨个不停。
社会心理调查发现,经过疫情,由于长时间的网课、居家、社交缺失,一些学生出现了“四无”现象:“学习无动力,没有家长和老师督促就不愿学习;对真实世界无兴趣,沉迷于游戏、各种社交媒体等;社交无能力;对生命无热情。”
文| 清华大学 金可涵指尖又拈起那张伴我走过高三一整年的书签,欣赏着上面恬淡的荷塘风光,脑海里又渐渐浮现出那年高二在清华暑校雀跃而又迷茫的自己。似乎,我就是那时起爱上心底存着一份执念的感觉,支撑着我度过高三最艰辛的时光。如今的我,真正站在了这个“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地方。
这几天,各地高考陆续放榜。随之,与高考查分相关的讨论屡上热搜,“查分查出高分”等话题更是频频吸引流量。有人调侃“不考700多分都不好意思上热搜”,有人感慨“怎么好像‘人均学霸’了”,也有人发声提醒:“莫让‘满屏高分’迷了眼。
哪吒2:孩子,你这是要闹哪样?哎,今早送娃上学,瞧见他书桌上那篇“读后感”,我当时就傻眼了!这哪吒的“逆天改命”,咋在他这儿就成了“逆天考试”了呢?“看《哪吒2》读后感:以后分数都看淡,专跟老师对着干!我分由我不由天,管它考上考不上!”这娃,是真把哪吒当学习榜样了?这可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