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大多是以唱读的形式表现,而词牌就适合唱读,本人一直在尝试用词牌的形式创作祭文。以下三篇文章就是以不同的词牌而作。维公元2024年,岁次甲辰,孟夏中浣,乃舅妈刘母贺氏老孺人堂奠之期也。不孝外甥 **率兄弟奉慈命下谨具三牲纸钱,寸香片褚时馐之议致祭于舅母之灵位前而言曰:呜呼!
祭 父 文(代)维甲辰龙年,月在丁卯,不孝子李君刚,谨以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父之灵前。家严李公讳振虎,生于一九四三年八月二十日吉时,卒于二零二四年四月一日午时,享年八十又二。一生勤劳节俭,品德高尚,生性耿直,乐于助人,为家族之表率,为邻里之楷模。
祭 父 文维公元二〇二三年古历二月二十二日,清明之后,谷雨之前,家父雷公讳德昭不幸病逝于北京,享寿九旬有三。不孝子、女伤心悲痛。二〇二四年古历七月十三日,不孝子、女各率其子孙,于百良镇东宫城村故里奉设灵堂、恭置香案,谨以素华鲜果时馐祭奠灵前,稽首跪拜。泣曰:一忆吾父,九三风雨。
祭 母 文惟公元二零二四年,岁序甲辰,古历九月十一日未时,病魔夺爱,母亲辞世。儿女断肠,披麻戴孝,陈设香案,率子携孙,谨以时馐果醴,鲜花雅乐,致祭先母灵前。哭曰:呜呼!慈母名讳苏玲,原籍李家庄东咀,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吉时,诞于根深叶茂的李氏宗族,家寒世代农耕。
清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人为了对逝者的哀思,在扫墓时,除了准备祭品,香烛之外,清明那天还会虔诚地准备好祭文,借此传达后人对先祖、逝者的悼念之情,可以在墓前或者灵堂前用文字的形式去表达。不管是哪种方式,首先是要写祭文的时间或节日等,再写致祭于某某老孺大人之前,最后是写孝某某人泣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