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释: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这首诗的意境很美,全诗共4句、28字,每两句为一层意思,以写景开始,以抒情结束,写了中秋月色,也表达了望月怀远的心情,作者通过无限的想象,勾勒出中秋寂寥、冷清、沉静的氛围,让读者进入到一个思乡情长的意境,后两句并没有直接抒发思乡之情,而是用反问式的结尾,更是给人无限的遐想,呈现出意犹未尽的感觉,整首诗将别离、思念表现的委婉动人。
藤爸带你背古诗,妙招提升记忆力《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如何记忆?诗名:十五夜望月。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遥望圆月。作者:王建。王建,许州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诗词:第一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庭中地上白,树上乌鸦栖。
中秋之夜,王闻桂花芳香,假桂花而寄托情思,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即课文中的《十五夜望月》。“落”字使这份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与月光一同洒落。这首描写中秋月夜的七言绝句,意境悠远,情韵含蓄,令人回味无穷。作者王建,字仲初,颍川人。王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
站在诗人的视角,还原诗歌的画面《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此诗如何理解着记忆呢?作品创作背景:《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领诵员 陈诗语 莲塘小学 三年级一班 指导老师:许玲玲 诵读作品:《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晒晒我的图书角 陈诗语是株洲市芦淞区莲塘小学的一名三年级学生。她活泼开朗,全面发展,是同学们的好伙伴,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家长的贴心小棉袄。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乡”之诗,对于古诗来说,应该是各类诗歌中数量最大的一类。不过,别的很多思乡之诗写的都是自己,但王建没有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乡情结之中,而是推己及人,想到了在这个特殊的佳节里,天下所有思乡的人,从而使这首思乡之诗的主题具有更加远大的意义。
“春花秋月何时了”“春有百花秋有月”……秋日天朗气清,天空中没有一丝丝杂质,月亮显得格外皎洁。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描写秋月的名篇,在《吟诵最美诗词》第七讲中,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俞香顺将带大家一同品鉴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霜月》以及王建的《十五夜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