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朝代:南北朝 诵读:康爸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目前,全国有好几个省的一些地方都在利用花木兰这张名片,来打造和提升辖区的文化生态旅游景观,如河南的商丘虞城,湖北的武汉黄陂,还有安徽的亳州等地,都称是花木兰的故里,都建有木兰庙,塑有木兰像,尤其是武汉的黄陂区,有木兰山、木兰湖、木兰草原、木兰天池、木兰花乡等景区,文化生态旅游搞得红红火火。
但桃园三结义之传奇,不在于结局的同生共死——事实上也几乎践行了:刘关张先后逝世的日期相距不过三年半——而在于当时的起点:桃园三结义的起因,正史是“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
1.难道解释成“敌方可汗大点兵”大肆进犯,而我方才“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不行吗?因为强敌环伺的国家,可能敌人一旦“大点兵”,我方自然而然一些家里男丁就上了军书(征兵)了,这样解释不合理吗?2.即使是北魏,后面又写“归来见天子”,这才是自认华夏的王朝对君主的称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