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公众号“原乡文学”,给您不一样的品质阅读。在手机QQ中查找公众号“原乡文学”,便可轻松关注!一次经历一个人在人生的两桩最困难的事情上使我受到了教育:为了完全的内在的自由不屈从于世上最强大的力量,金钱的力量;另一桩是生活在人们中间使所有人都成为朋友,连一个敌人都没有。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一旦把魔鬼关在门外,十之八九,魔鬼会被迫从烟囱或者后门进来。凡是受到压抑的东西,总要到处为自己寻找迂回曲折的出路。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我的母语世界已经沉沦,我的精神家园欧洲亦已自取灭亡”,当世界和人群在讨论为何一个如此著名的作家选择离开世界的时候,很少有人深刻的知道在肉体死亡前他的理想已经破灭,他怀着沉重的心在遗书上写下开头这句话,我第一次读到时被这个人的觉悟所感染,不自觉热泪盈眶膜拜不已。
斯·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这种写法在当时,无疑是走在前沿的。他一直渴望用文字来建构一个纪念碑,好让后人知道,曾有这样一个“黄金时代”的存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曾经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灵感,便来自于他的名作《昨日的世界》,导演不仅在片尾字幕直接向作家致敬,还在影片的精神气质上接续了茨威格对那段岁月的怀恋。
60岁生日前,斯蒂芬·茨威格完成了《昨日的世界》的重写,获得了一段舒适平淡的时光。这位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文学名人、人道主义者,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及阿图罗·托斯卡尼尼是好朋友,来自维也纳,习惯用紫墨水写作,总是穿燕尾服出游,即将迎来他的60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