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展示娘子关发电厂外墙的“三体墙画”,称墙上画的是一整套三体的故事。据悉,该发电厂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1985年,刘慈欣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电工程系毕业,在该发电厂担任计算机工程师。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自2006年刘慈欣出版《三体1》开始算起,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一部在影响力上全面超越《三体》的作品。也正因此,当下的科幻文学,在业内被称为“后三体时代”。关注华语科幻的人们难免会好奇:下一部堪比或者超越《三体》影响力的科幻作品,将会在何时出现?它会是怎样的作品?
1970年4月25日,夜晚,河南省罗山县一个村庄,7岁的刘慈欣站在一个池塘边,“旁边还站着许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我和他们一起仰望着晴朗的夜空,漆黑的天幕上有一个小星星缓缓飞过。那是中国刚刚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当晚,山西在上海举办“山西之夜”,更好宣传山西形象、推介山西品牌、提升山西知名度、扩大山西影响力。此次“山西之夜”邀请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著名作家刘慈欣两位嘉宾现场对话,讲山西故事,说山西文化,谈山西变化。
中新社山西阳泉8月16日电 题:刘慈欣的人生意义:创造出震撼的想象世界中新社记者 胡健在山西省阳泉市“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旁,有一间以“刘慈欣”命名的工作室。他鲜少来此办公,大部分时间选择“宅家写作”。“上午处理邮件,下午写作,晚上看看电影。
“古筝行动”25分钟的戏,他们筹备了近4个月。作者:冯群星编辑:田 亮今晚,《三体》电视剧就要在线上平台播完了,各路观众感慨良多。开播之前,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原著书写了诡谲的宇宙幻想,构建了辽阔的世界观,发出了深远的文明之问。可这些怎么视觉化?
近日,网文作家“我会修空调”裸辞6年写文收获千万粉丝的话题引发网友关注。网友一边催更,一边好奇“我会修空调”是怎么从一个空调工人走上写作道路的?同样是跨界作者,近年来大热的作家马伯庸、余华、刘慈欣等,在成名前也有过“打工人”经历,他们走上作家之路经历了什么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