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与乌克兰汉学家协会、乌克兰国家战略研究所、乌克兰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乌克兰外交部下属根纳季·乌多文科外交学院以及基辅国立经济大学于29日联合举办“中国与乌克兰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成效与前景”视频研讨会。今年是中国与乌克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周年,又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乌克兰独立30年。
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俄乌冲突的走向深刻影响着全球局势,而解决俄乌冲突与中国的多元利益紧密相连。2025年2月,美俄代表团就结束俄乌冲突于沙特利雅得举行会谈并达成4点共识,预示着和谈进程开启,但其中变数丛生。
所以讨论乌克兰与中国的关系得从乌克兰独立后说起。当时乌克兰拥有核弹头1500多枚,是世界上除了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但在1994年乌克兰主动销毁核弹,以无核国家身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在美俄没有邀请乌方,中方,以及欧盟的情况下,美俄对就乌问题进行私有化处理方式,我国外交部王毅部长,在慕尼黑会议上风轻云淡的两句话却让多个国家震撼,王部长说:可能有些国家不知道,中乌方早已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11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乌拉圭总统拉卡列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将中乌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会谈结束后,“大国外交最前线”独家采访了全程参会的外交部拉美司司长蔡伟。
乌克兰危机延宕一年有余,中国承受了太多本不应承受的压力。但随着各国政治狂热渐退,更多理性思考涌现,人们正在看清谁是真善、谁是伪圣。中乌领导人通话,再次击碎了关于中国的三大谬论。一、 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不公正吗?
其实俄乌战争让很多人忘记了,早在2011年,中国和乌克兰就已经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苏联解体后,虽然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苏联的东西,但乌克兰也继承了很多核心技术,尤其是重要的核武器和航母,这一度让乌克兰成为核大国。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讲话中,王毅谈及中国与乌克兰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传递出何种信息?王毅明确表示,中国与乌克兰早已建立双边战略伙伴关系,并强调这是在2011年就已经实现的事实。每句外交言辞都经过深思熟虑,具有特定含义。因此,王毅在此时提到这一伙伴关系的目的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