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类药材因其卓越的补气功效而被广泛推崇,其中人参更是被誉为“百草之王”。《本草纲目拾遗》中更是盛赞人参为补气第一。然而,“参家族”成员众多,人参、西洋参、党参等,它们各自的功效有何不同?又分别适合哪些人群服用呢?
一说起气虚,比如中气不足、元气不足、心气不足这些问题时,很多人会想到用参类来补补身子。元气,人体的精、气、神、血等的统称,是我们身体的动力源泉,元气不足,身体和精神都会疲乏,就像是咱们身体的“电池包”,没了它,人就容易觉得累,没劲儿,说话都提不起气。
中医认为气有推动,固涩和防御的作用,如果出现气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机能或动力减退的现象,气虚不仅可以表现在五脏六腑的气虚,也可以表现在整个人体质上的气虚,例如:心气不足、肺气不足、肾气不足、中气不足、元气不足、气阴不足等。
自古以来人参都被视为名贵药材,它同时还有着延年益寿、如意健康的寓意。因此,人参、西洋参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过年孝敬长辈、亲朋互赠的滋补节礼。不过,这两种明星补品虽都有补气的作用,但它们在药性和功效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且不是所有人都适用。
听说人参是滋补佳品,但又听说“参”有很多种类,它们会有什么区别呢?一起来看。到了乾隆年间,西洋参在《本草从新》中的功效记载比较详细:“苦,寒,微甘。味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