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经口吃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且长期留置胃管会导致吸入性肺炎、胃食管返流、胃出血、营养不良等。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IOE),是从患者口腔插管进食,消除及避免留置鼻饲管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并且在反复口腔插管的过程中,刺激及诱发了吞咽动作的启动。
长期鼻饲的老人,经常会出现胃管脱出。为什么会脱出呢,我们讨论分析一下原因,如何应对处置。耐受性差长期留置胃管的老人,鼻部的皮肤和黏膜、咽喉部及食管的黏膜均会受到胃管刺激,发生恶心、呕吐、咽喉部疼痛的症状,不能耐受,也容易造成胃管脱出。
日常在家进行鼻胃管护理,其实就像照顾一个“特别的小客人”一样,得细心、耐心,还得讲究点方法!因为某些原因,咱们暂时不能通过嘴巴吃东西,这时候鼻胃管就派上用场了,它经过鼻腔,直达胃部,就像一条“营养快线”,给我们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
在鼻胃管留置期间,管道堵塞是常见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国外堵塞发生率为6%-10%,国内发生率为62.9%,堵塞的常见原因是因为食物、药物的凝结或残留,由于管路在体内反折造成的堵塞报道很少,现就一例鼻胃管留置后胃内反折造成管路堵塞的案例进行分享。
临床上拔除鼻饲管的标准是?临床上好多患者除饮水外无呛咳,但进食速度慢,可否拔管?有些患者可能早期一下子够量,如果只是持续一两天,可以让他一天吃到1600ml左右,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也会拔管,但是要有一个候补的手段随时准备着,如间歇置管是最常用的手段,如果患者进食量真的不足,也可以用间歇置管来补足。
原标题:科普|留置胃管?并不可怕!作为一名急诊重症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病人因病情需要留置胃管的情况。虽然我们积极和家属及患者沟通,但他们仍存在顾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为什么非要留置胃管;2.留置胃管有风险和并发症吗?,会不会增加患者痛苦,会不会加重病情;3.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需求逐年增加,当留置胃管的老年患者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常常因为仍然无法自行经口进食需要带胃管回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鼻饲管”,通过这条管给患者注入食物,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病例介绍及治疗经过半年前,52岁的温叔因脑梗死4月余,遗留有吞咽功能障碍,留置胃管,于2019年12月底入住我院康复医学科。随后,对其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右侧面肌无力,舌运动感觉减弱,咽反射未引出,咳嗽反射减弱,洼田饮水试验4级(异常),反复吞唾试验2次 / 30秒(异常)。
胃癌手术通常会插胃管和引流管,那么插胃管和引流管的目的是什么,多久可以拔管呢?胃管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负压吸出胃内产生的气体,减轻胃肠减压,利于术后恢复,另外,部分刚做完胃部手术的患者,不能经口进食,可通过胃管灌注流质食物、水分提供营养,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9月21日下午4时,协和东西湖医院康复科护士长张娟驱车16公里,与护士张亚博、罗灿一起来到位于走马岭街试验站袁刘家台的患者黄老家中,为84岁的老人更换胃管。张娟像往常一样,向家属讲解了置入胃管的相关风险,并与家属签订了护理侵入性操作风险告知书。“黄爷爷,您先做个吞咽的动作试试。
为此,设计一种新型具有报警功能的鼻胃管固定装置,它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新型具有报警功能的鼻胃管固定装置包含1号的网状固定头套,打开是网铺,合起来是网绳,患者睡觉的时候打开不会觉得勒头皮,增加舒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