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长江上游轨道第一隧”——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穿江隧道全段精准贯通,穿江隧道作为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的重要控制性节点,建设过程中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过程中到底拥有哪些“黑科技”?如何实现“智慧”穿江?上游新闻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7月1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下层道路开放交通,实现汽车与轨道交通同层行驶。该道路为公轨共用的双向两车道,南接南岸区复兴街,北连江北区江溉大道。此外,随着朝天门长江大桥下层道路的开放交通,该道路也将纳入中心城区部分桥梁隧道对汽车实施的高峰时段错峰通行管理。
在重庆南山149米深的洞室内,万里长江高铁第一隧——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长江隧道,正在火热施工。地面上车水马龙,而在地下,长142米、重3500吨的“钢铁巨龙”正徐徐转动着刀盘,匀速向前掘进,它就是为长江隧道量身定制的“长江号”盾构机。
11月25日,“长江上游轨道第一隧”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穿江隧道全段精准贯通。穿江隧道是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的重要控制性节点,技术团队攻克超深竖井安全始发、江底深槽破碎带、裂隙水发育、高水压密封掘进等技术难题,填补了长江上游穿江隧道在该领域的空白。
这是发生在1941年6月5日,侵华日军空袭重庆,重庆市民为躲避空袭而紧急躲避进市中心十八梯防空大隧道,原本只能容纳6000人左右的防空大隧道瞬间涌入了一万多人,最终这些市民没有被日军的敌机炸死,反而因为人口密度过大导致严重缺氧窒息而亡,幸存下来的人很少。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起步之年。 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惠民举措、一次次创新突破……这一年,重庆人以“敢闯敢干、唯实争先”的劲头,跑出了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