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2-03-16 14:27:34 巨野港麒麟作业区是菏泽市首个通航的内陆港,500至1000吨船舶常年通航,可直入京杭大运河,汇长江,通达五湖。港区每天平均要停靠30艘以上的货船。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张馨心“20年来,我以船为家、风雨无阻驾船为岛上村民送医问诊,让小岛村民在岛上就能看病。”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麻埠镇齐山村海岛卫生站医生余家军。图片来源:国新网8月22日,国新办举行“最美医生”中外记者见面会。
北运484船,一艘普普通通的海军试验船。冬日朔风中,记者来到系泊某军港的该船采访。提起海军,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战舰犁波、驰骋深蓝。但是,由于吨位小、使命任务特殊,该船官兵常年在近海执行雷弹试验保障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深蓝是那么近,又那么远。官兵进行六分仪使用训练。
京杭运河是扬州的母亲河,也是繁忙的航运主通道。近年来,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和京杭运河航运示范区建设,越来越多的水上运输船队选择在扬过年,今年也不例外。接下来跟随记者一起去运河船头,在那里寻找不一样的“水上年味”。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7月12日讯(通讯员 王姣 邵颖 全媒体记者 曾冠霖)7月11日,一列火车伴着悠长的鸣笛声沿着焦柳铁路驶来,铁路斜下方的澧水河上,湘张9122汽车轮渡正好启航。绿树掩映的长长列车与圈圈涟漪中的小小轮渡,交汇成一幅热闹又和谐的图景。
在南宁市邕江大桥江滨休闲公园临江水域,亭子码头下坡处和三津渡口等水域,曾经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年四季主要生活在船上,以打鱼、捞螺为生。船既是他们谋生的工具,又是他们温暖的小窝,有的几代人同船,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住在船上。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0月31日文章,原题:越来越多的英国人以船为家佐伊·布勒萨拉的邻居是天鹅,她的早晨从水面上迷蒙缥缈的日出开始。4个月前,这位24岁的插画家离开了她在布里斯托尔的家,买了一艘窄船,她认为这样比租房子还便宜。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岩松 冯沛然 李家澍 【人物名片】段义超,山东济宁“港航润杨6020”号集装箱货船船长,与妻子刘立侠跑船为生,三代生活在大运河上。一年中,有 300 多天生活在船上,装货、航行、卸货,周而复始……这就是大运河上跑船人的日常生活。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行、载货、婚嫁……曾几何时,在东方水城苏州,纵横水网中穿梭的一叶扁舟是百姓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用具,承载浓郁的水乡文化气韵。随着时代变迁,木船渐隐于尘烟,远离了江南水乡居民的生活。
摇啊摇,摇啊摇。欸乃一声,坐在船上的人喜见山水绿得可爱;但若是全天候困在“欸乃”声中,无依可恃如浮萍——谁,想当浮萍呢?上岸已经26年的宁德福安溪尾镇溪邳村村民欧增发,现在坐到饭桌前,依然对这踏实平凡的幸福充满感触:“搬上来了,吃饭就坐得稳稳的。就坐在那里吃,晚上也能安心地睡觉。
村子取名渭河,全村人都住在湖上的船屋里,祖祖辈辈以船为家。张贵永继续回忆,他记忆中的第二代船比第一代船稍大一些,最起码五六口人能够住下,而且有个活动平台,本地人管这代船叫“hua”子,这个字是一个舟字旁一个华组成。
以船为家就是远洋船员最真实的状态,船舶已经靠港一星期的时间了,对于很多船员来说,已经没有那种刚刚靠港时的激动欣喜了,大部分时间都愿意待在船上玩着手机,很少有人再愿意下地了,不仅是因为外边的天气太热了,更多的是因为下地花钱太多,船员攒钱意识还是比较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