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向回应南都记者称,暂未发现上海“名媛群”中拼下午茶、拼房的情况。自媒体文章指出,作者花费了500块钱成功进入“上海名媛群”,发现其是“高配版拼多多”,价值500多元的丽思卡尔顿双人下午顶级下午茶,可以6人拼单轮流拍照,价值3000元的丽思卡尔顿酒店,15人拼单轮流进入拍照,而上海宝格丽酒店,通过40人拼团,每人125元就能住上。
鸭鸭一看这个名称就不简单,毕竟“名媛”这个词在我的印象里基本就是和“有钱、豪门、贵妇”挂钩的,且不说长的好不好看,起码气质、品位那肯定是要有的。所以在没点开“名媛群”之前,鸭鸭估计聊天内容应该都是一些所谓的“上流圈子”的话题,互相晒晒旅游、包包啥的,还是有点期待。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平时会蹭个车,蹭个logo,发发圈,晒晒“富”,虚荣心这种东西,人皆有之,多多少少,无可厚非,但是一旦被戳破,看着也是有点啼笑皆非罢了。由于瓜料太足,我又顺网吃瓜,发现了某宝上面的“朋友圈展示面”这个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原来还有“男名媛”!还形成了“产业链”!
说起名媛这个词,它本是一个源自古代、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流行的称谓,一般是指那些出身名门、有才有貌、又经常出入时尚社交场的美女,后来也逐渐演化成了时尚界及名人界的知名人士,或是社会上有钱有地位的那些人。
近日,一篇名为《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文章,披露有大量女性通过“6人拼单魔都顶级双人下午茶”“40人团购外滩顶级酒店”,甚至“共享二手Gucci丝袜”来打造“上海名媛”人设,话题引爆网络。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引发热议的“上海名媛”背后折射的“包装虚假富人形象”的产业链正野蛮生长。
可这依然遭到网友的质疑,“这什么也证明不了,除非你敢吃一口下午茶。”“水中游鱼,冷暖自知,你继续演,结局不陪你装。”也有人称,“自己晒照,关别人什么事?”某平台上有7万+篇“名媛”相关笔记。“名媛”在小红书平台批量出现。记者搜索“名媛”发现,在小红书平台上,有7万+“名媛”相关笔记收录,大部分是网红餐厅探店、高星酒店打卡、喜提保时捷等内容,高空下午茶、漂浮下午茶、无边泳池更是“名媛”们的家常便饭。
“6个人,拼丽思卡尔顿酒店。双人下午茶套餐”“60个人,每人100元。拼租一天法拉利用来自拍”“宝格丽酒店房间,40人分批次拍照”这两天,一篇名为《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公众号文章,在网络疯狂刷屏。
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曾说,在当今社会的消费关系中,消费者瞄准的不是“物”,而是“价值”。换句话说, 我们在消费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商品所代表的符号意义所吸引,而不是商品本身的功能。这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更愿意为能够满足“虚荣心”的商品埋单。近日,“上海名媛群”拼团事件引发热议。为了在社交网络晒出一组能够彰显身份的奢华照片,“假名媛”们拼团购买五星酒店的豪华套房进行轮流拍照;为了在约会时候拥有足够“体面”的外表,“假名媛”们从背包到丝袜都不放过,拼团租用。“Gucci丝袜有人拼单吗?我只有23号去深圳穿,其他时间都是你的。”“有姐妹拼单租车拍照吗?法拉利,6000一天,60个人团,我这已经有42个姐妹了。”尽管网传的“名媛群”聊天截图真实性尚未被证实,但该新闻所折射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
2022年,上海一名媛群63人拼团购买丝袜,互相换着穿,结果意外导致32人感染脚气。拼单群群主在中招之后,气急败坏的进行查证,找出了患脚气小姐姐的身份,之后不仅把她拉黑了,还号召其它拼团群主,对她进行“封杀”…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馥梅上午在300米高空游泳池俯瞰全城,享受蓝天白云下的惬意;下午挥杆在绿色的高尔夫球场,用镜头记录优雅瞬间;晚上盛装出席生日会,在豪华酒店套房被520朵玫瑰花簇拥……当下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不少“名媛体验拍照活动”——即以豪华酒店套房等场所为摄影棚,为用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