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神话谱系中,哪吒是一个极具矛盾张力的形象:他既是桀骜不驯的弑父者,又是舍生取义的少年英雄;作为毗沙门天王第三子,早期佛教经典中的哪吒以凶恶面相示人:《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记载其“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职责是降服恶鬼、震慑邪祟。
据网络平台数据显示,2月6日12时12分,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惊人的票房爆发力,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成功突破57.76亿元,打破《长津湖》保持的57.75亿元票房纪录,加冕中国影史票房之王。“高开疯走”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带动了全社会对哪吒的广泛关注。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昨日23时32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预售)突破75.03亿,超过《神偷奶爸3》票房成绩,进入全球动画片票房榜前10。由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传播,哪吒三太子长期以来都是在中国民间极受欢迎的神灵,各种哪吒形象也在影视剧演绎中频频露面。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魔童闹海》)与《哪吒之魔童降世》有着情节上的关联性,也有着叙事风格上的相似性,同时又在主题表达上寻求新的突破。影片借哪吒与敖丙的肉身共生实验,将良善与顽劣熔于一炉,不仅构建起人性的复杂光谱,同时也把抽象哲思具象化为视觉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