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上,魏晋时期是一个世族门阀占据统治地位、充满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潮多元,儒释道思想并存。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让当时的人们认为儒家思想已不合时宜,进而转向了老庄思想,这促使了玄学的兴起。
潮新闻 记者 潘如龙 周宇晗 吴晔【嘉宾】从左至右分别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文史教研部原副主任梅敬忠; 钱镠三十七世孙,上海报业集团《新读写》杂志社名誉社长、编审,上海钱镠研究会名誉会长钱汉东;浙江农林吴越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王长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何谓家训?家训,别称家诫、家范、话语等。父亲姚荣孝铭记父辈四句家训“尊老爱幼,以诚相待,老实做人,老实干事。”1938年14岁到延安参加了革命,在延安窑洞里努力读书、学习文化知识,18岁当了兵,战地记者,在抗日、解放战争中多次立功授奖,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国荣古代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父祖长辈为后嗣立身处世、待人接物、持家治业等制定的原则和规定,或单独刊印,或依于族谱,用以培育家族成员的价值信仰,规范家族成员的言行举止。“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我国历来重视家教门风,注重发挥家训的教育、引导、规范、约束等作用。
11月13—14日,在曾国藩诞辰210周年之际,由石头记读书社联合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思贤书院主办,娄底市曾国藩研究会、曾国藩故里管理处、曾国藩学校协办的第二届石头记菊花社暨 “曾国藩与家风家训” 主题读书会在双峰曾国藩学校举行。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家和万事兴。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不少名门望族,比如曲阜孔氏家族、琅琊王氏家族和邹城孟氏家族。那么,你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出宰相最多的是哪个家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