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无不彰显着中华儿女高尚的品格,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注重修身的传统美德,这些都是对“红岩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编者按日前,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红岩精神位列其中。红岩精神具体指什么?是怎样诞生的?重庆做了哪些保护工作?新时代我们如何传承红岩精神?华龙网《华龙会客厅》推出特别策划《红岩精神的力量》,专访有关专家学者,从多个视角进行讲述。
回首来时路,展望新征程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格尔木市人民法院特别推出格法人《百年党史我来讲》专栏通过诵读党史小知识研习党史,致敬先辈激发格法干警的爱党爱国热情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来源:人民网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联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出品“百年历程中的伟大精神”系列云讲堂。
党支部组织委员高义来以“红岩精神”为主题,围绕红岩精神的概念、培育形成过程、内涵和时代价值四个方面,用图文并茂的课件,充满感情的语言,从大家熟知的江姐、小萝卜头等革命先烈的故事讲起,通过生动的事例,讲述着共产党人信念如磐、不怕牺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强调“要运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故事梗概:该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此长篇小说《红岩》,后改编为红色电影《烈火中永生》,现在其仍是话剧等演出的精彩题材。
红岩,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精神地标。七八十年前,一群中国共产党人胸怀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定信念,抱定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壮烈情怀,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非凡的政治智慧在国民党统治区艰险复杂的环境中不畏强敌英勇斗争,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