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历史的话题中,我们经常听到诸如藩国、附属国、附庸国之类的称谓,这些国家究竟有何区别?以明朝为例,明成祖通过三征蒙古、七下西洋的壮举,曾让多达150个国家归顺,这些国家距明朝的远近、自身国力、权属地位各不相同,大明曾细致地分为“朝贡国”、“藩属国”、“附属国”、“赠贡国”、“藩屏国”等多个种类。
很多人都对藩属国、附属国、附庸国有所耳闻,这三个名词,都是用于阐释国与国之间某种依附关系的,所以长相十分相似。可细究起来,“属”和“庸”,“藩”和“附”,内涵可是大有不同呢。接下来笔者就简要介绍一下这三个名词有何区别。
#历史开讲#一、引言 A. 研究背景和意义: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统治时期持续了近一百年。在这段时间里,元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经历了多次变化,不仅影响到当时的亚洲政治和经济格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探究元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及其对亚洲历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古代国际关系里,主要的国际关系有条约体系,殖民体系以及宗藩体系等多种模式的国际关系。每年进贡的清单基本是一样的,礼品清单有:黄金100两,白金1000两,水牛角200对,貂皮100张,鹿皮100张,茶叶1000包,水獭皮400张,青鼠皮300张,胡椒30斗,腰刀26口,顺刀20口,苏木100公斤,大纸1000卷,小纸1500卷,五爪龙席4床,花席40床,白苎布200疋, 绵绸2000疋,细麻布400疋,细布10000疋,布4000疋,米10000包。
2018年12月,拙著Remaking the Chinese Empire: Manchu-Korean Relations, 1616–1911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名字可以译为《再造中华帝国:满鲜关系,1616–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