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积极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服务法院审判工作现代化建设的部署,落实北京高院关于增强数据意识、提升数据素养,发挥信息化、大数据提升审判管理能效的工作要求,3月23日下午,北京三中院联合北京大学法学院举办“数智司睿”大模型运用研究成果展示会,研究评估人工智能在辅助司法审判方面的能力和前景,助力审判工作现代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自OpenAI公司发布ChatGPT以来,人工智能进入大模型时代,国际市场风起云涌,国内市场亦呈现“百模大战”态势。当前,网信部门和政法部门对大模型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尚未作出明确规范,但在实践中,司法大模型围绕自主可控的要求已经取得了迅速发展。
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明确了人民法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应用范围、系统建设和综合保障等相关要求,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
原标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应审慎利用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给互联网生态带来的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冲击和挑战,今年4月11日,我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定义为“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
光明网记者 孙满桃今年以来,ChatGPT在全世界引爆新一轮的人工智能浪潮。3月1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陈奇伟在全媒体直播访谈中解读最高法报告时表示,最高法始终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全国法院坚持以技术应用促进法院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人工智能与司法审判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1月9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13个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事例中,“深圳中院率先研发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这一事例,向外界展现了两者的“火花”。
原标题:人工智能助力审判执行的“高新”实践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明波(左二)考察高新区法院智慧法庭庭审演示。周瑞平 摄一家只有68个政法专项编制的基层法院,一年要办理35000余件案件,除了干警奋力拼搏外,还有没有其他秘诀?
原标题:对人工智能相关案件裁判规则的分析与思考当前越来越多的涉人工智能案件出现在司法裁判领域,涉及纠纷类型多样、侵犯权益新型迭颖、牵动权利义务关系复杂、可归责主体众多。囿于人工智能自身法律定性不明、法律规范分散滞后等因素,司法审判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6月28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数字法院建设中再次迈出坚实步伐,上线运行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这是深圳在“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融合应用领域的一个标志性示范,“人工智能+审判”的深度融合进入实践阶段,为深圳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