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与回响。中华传统文化延伸数千年,是一个融合了物器、观念、制度的综合体。这棵“柏木之长”正如我们的文化,千百年沧海桑田它岿然不变,任何时代的人们都可以从它那里汲取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
“一对兄弟,两个家族,一脉道泉,半部庄子。”是张生全长篇小说《道泉记》要讲的核心内容。小说开篇就以蜀山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道泉村,既没有河流,又没有小溪,唯有两座大山之间的夹缝处有一口泉眼,分成两股,一股灌溉左边的木槿坡,一股灌溉右边的桤木坡。
社会学家费孝通说过,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两个人面对着盛满食物的器皿,相向而食。这是它的本义,同“飨”,泛指聚餐。上古时期,同族之人往往相聚而食,由此引申出“乡邑”的含义。“土”字的基本意义,众所周知,就是指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