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编者按西方史学自古希腊发端迄至今日,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到了近现代,新史学思潮萌芽并成长壮大,使西方史学发生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那么,什么是传统史学?什么是新史学?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历史意识,指关于人类社会经验关联性之感觉、知识、意象。此种意识本身为历史经验组成部分,故其深层倾向,需在特定文化传统中理解。雅斯贝斯比较世界文化,认为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多个文明中“产生了直至今天仍是我们思考范围的基本范畴……无论在何种意义上,人类都已迈出了走向普遍性的步伐”。
说到写历史中国肯定称得上这方面老大,我国历史之悠久可谓是源远流长,也是唯一最看重历史总结的民族。从《尚书》开始就记载,引刘歆之《七略》:“《书》之起所远矣,至孔子篡焉,上断至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
比较是一种经典的历史研究方法。当今全球史的蓬勃开展,使得文明、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迎来新的热潮。比较研究的视野,既可以运用在历史研究中,也可以用来考察历史写作与编纂的异同。以往的比较史学研究,大多以中西史学交流中的史家与史著为研究对象。
公元前6世纪中叶,长期居住于伊朗高原的一个之前并不显山露水、与处于分裂自治状态的米底人关系密切的游牧族群——波斯人突然崛起,以摧枯拉朽之势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成为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期间两河、埃及等古老东方文明的正式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