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网购用户已超9亿人,越来越便捷的支付手段让网络消费体验更加“丝滑”。但免密支付、自动续费等方式在简化付款流程的同时,也成为一些平台“套路”消费者的手段,暗藏诱导消费陷阱。如何避免支付“便捷”变“踩坑”?怎样才能织牢消费者权益保护网?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无需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扣款……如今,不少线上平台为简化付款流程,推出免密支付和自动续费功能。享受便利的同时,一些消费者发现,免密支付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隐患,部分商家在自动续费前也未能尽到提醒义务。相比起开通时的一键操作来说,想要关闭这些服务,往往并不容易。
蚂蚁花呗 IC 资料图近日,来自上海的鲍女士向澎湃公众互助平台“服务湃” (https://tousu.thepaper.cn)反映称,8月2日她在支付宝花呗支出一笔10万余元,设定的自动扣款形式为“全额还款”。
有很多 iPhone 用户会通过支付宝购买应用、订阅服务或在应用内购买,当不想再使用支付宝、或为了防止盗刷,可以前往支付宝“设置”-“支付设置”-“免密支付/自动扣款”中取消 App Store 相关的自动扣费。
说微信和支付宝都有一个自动扣费的功能。那你们知道吗?粗心的人也许被扣了很久,都不知道他的存在。那别着急,今天我就来教大家如何关闭这项功能。说微信和支付宝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支付工具,里面呢经常会存放一些零钱,或者是绑定一些银行卡,但是这个开关不关闭的话,钱是怎么少的,你都不知道。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为了消费便利,不少人开通了“免密支付”“自动扣费”等支付授权,但由于开通时不够谨慎或者受到诱导,经常导致后期发生消费纠纷。对此,市消委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谨慎开通自动扣款功能,防范可能出现的自动扣款消费纠纷。谨慎开通自动扣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