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看到了我们曾在历史上学过的土地兼并引发了一些感想,在古代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经济模式的影响下,农民们对抗自然灾害和战争兵灾的能力差,还有繁重的劳役和赋税,往往一次自然灾害就会让农民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最后迫于生计只能离开家乡,四处流亡寻找新的栖息的地方,就和我们熟知的“走西口”、“闯关东”一样,更有甚者会发起农民起义如陈胜、吴广。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其实,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为力了解决或者缓和土地兼并带来的问题,实施过许多的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草拟的一条鞭法,清朝康熙年间的摊丁入亩制度,民国孙中山提出的节制资本与扶助农工、联俄、联共三大政策,中共在解放区的土改,国民党在台湾的土改等。
在古代,每一个王朝覆灭的背后,似乎都能够看到土地兼并的影子,土地兼并不是导致王朝覆灭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但绝对是改朝换代的催化剂,每一次大规模土地兼并的背后,都伴随着国家和贵族豪强对百姓及税收的暗中博弈。
土地兼并在古代两千多年历史里都是个顽疾,历朝历代的明君都在致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没有一个成功根治的。毕竟土地兼并的本质就是大贵族大地主集中资源的一个过程,要抑制一个人的贪婪都困难,更何况要抑制一个阶层的贪婪。
总结我国古代各个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大家可以看看哪个王朝最“倒霉”,遇到的问题最多。首先是土地问题,土地兼并是大部分朝代都会遭遇的问题,也是王朝灭亡的核心问题之一,因为土地兼并会致使朝廷税收减少,而税收缺失又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点赞或评论”,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您的支持是小编坚持创作的源泉动力。(文章阅读所需时间较长,请做好准备)序言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历经十四帝,享国祚1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