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叶文波视频剪辑 叶文波通讯员 汉消实习生 王江玲 饶明康 朱沁轩 陈钰琪8月10日13时许,武汉市江汉区某小区,一名病人由120救护车转送出院回家时,因病人所住居民楼无电梯且楼道狭窄,为避免病人遭受二次伤害,家属请求消防员帮助,随后,“119”和“120”联手将病人
本报讯 7月9日凌晨,一名家住敦化南路的患病男子,从医院返回家时遇到困难,家人不得已求助消防队员。来电者为一名80多岁的老太太,家住敦化南路,老人只有一个儿子,因严重的脑出血,导致身体行动不便,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陈丽华“撑”住的,是一名86岁的女性患者。因为高血压、肺气肿和多种并发症,该名患者在转运途中突发呼吸困难,陈丽华立即取下吸氧面罩,为老人吸氧,并将老人扶起,保持半卧姿态。但老人依然感觉呼吸不畅,陈丽华又换了个姿势,和老人“背靠背”。
老年人腿脚不太好,行动困难,大多都有各种老年疾病,上下楼梯更困难,上下楼成了他们外出活动的最大障碍之一,有的老人,一年四季囚禁在楼上,下楼自己走不了,轮椅没人抬,有时候需要去医院看个病也难以解决,子女们为此而发愁,如何使老年人能自由上下楼呢?
为满足行动受限的居民和老人便捷上下楼的需求,这些年,爬楼机应运而生。精巧的设计让爬楼机帮助“悬空”群体在上下楼时享受“稳稳的幸福”。相比于老公房加装电梯的流程和时间,爬楼机能帮助更多居民尽快实现“上下楼自由”。在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大的市中心,“悬空老人”一直是民生服务的痛点和难点。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褚英硕“慢一点,慢一点,要拐弯了,当心手……”一阵阵呼喊声出现在西城区陶然亭街道高家寨小区10号楼楼道内,这一幕是社工、快递小哥和救护人员齐心协力将一位刚出院的八旬老人抬上楼的场景。中午时分,年过八旬的崔大妈生病出院后,乘坐救护车返回家中。
搬抬病人不仅只是个力气活,更需要遵循严格的救助规范,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要解决当前面临的人手不够问题,只能在机构人员配置以及待遇进行改进。(7月14日 《新京报》) 7月9日凌晨,81岁的曹先生突发脑血栓,120急救医生赶到后称人手不够,要求家属自己找人抬病人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