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割据一方,相互征伐,彼此吞并,盘踞冀州的袁绍凭借其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巨大声望迅速崛起,消灭了北面幽州的公孙瓒,将其麾下的精锐骑兵尽数收编,还吞并了东面的并州和西面的青州,控制了黄河以北的广阔土地,一跃成为汉末诸侯中实力最强的一个。
作为晓谕刘备及各州郡讨伐曹操的檄文,文章采用了条述的方式,对曹操的“苛虐”,即政治及为人上的严厉残暴,一一道来,主要叙述了中平六年董卓乱起至建安四年曹操与公孙瓒暗通被发觉后退守敖仓这十余年间,曹操的所作所为来声讨曹操的。
这四篇檄文无疑是古代最有名的檄文,都留下了千古名言,哪四篇?第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为袁绍檄豫州》是三国时期袁绍讨伐曹操的檄文,是由当时的才子陈琳所写。陈琳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文学家,建安七之一,文采出众。他的这篇文章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连曹操祖先也没放过。
曹操和袁绍走向决裂。在军事决战之前,舆论上的大战就已经开始了。舆论战的内容,有些写在史书的显要位置,《三国演义》也引用了。曹操方:从荀彧到郭嘉十胜十败论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
【《讨曹操檄》是汉末三国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在官渡之战前夕为袁绍撰写的讨伐曹操的檄文。全文以士族主流价值观为制高点,耻笑曹操家世卑污,本人龌龊无能,痛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横跋扈,作威作福,杀大臣,盗坟墓,忘恩负义,罪不容诛。
却说陈宫正欲下手杀曹操,忽转念曰:“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而他往。”插剑上马,不等天明,自投东郡去了。操觉,不见陈宫,寻思:“此人见我说了这两句,疑我不仁,弃我而去;吾当急行,不可久留。”遂连夜到陈留,寻见父亲,备说前事;欲散家资,招募义兵。父言“资少恐不成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局部简要翻译概括:“曹操是宦官阉人的后代,本来就没什么品德,狡猾任侠,喜欢制造动乱和灾祸,袁绍统领豪杰,铲除奸佞,又遇到了董卓的专权,欺凌百官,虐待百姓,于是袁绍拔剑击鼓,发动诸侯,召集英雄,不追究他们从前的过错,都予以任用,于是和曹操共同商讨讨伐董卓,本来以为曹操是英雄之才,可以任用,谁知他愚昧短见,轻易发动进攻,打了大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