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1000多天延续的生命,11000多次早餐,11000多次夜晚里香甜的睡眠,11000多个美丽的清晨。”在记录心脏科学发展的书籍《勇敢的心》里,作者写下了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托尼·哈曼斯的这番描述,生命可贵令人动容。心脏,是身体的引擎。
本报记者 申少铁 “现在身体状态还不错,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也可以参加。”一年前,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李女士突发暴发性心肌炎,出现心力衰竭。植入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治疗后,现在李女士能正常生活。 心力衰竭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领域最大的挑战。
脱口秀演员王十七曾因患病,心脏严重衰竭,生命危在旦夕。他记忆犹新地说出当时的绝望:“浑身像被火烧一样,我是坐120去的北京,大家看到的是路,我看到的是所有路旁边的路灯,路灯在向后走,我感觉自己在进入一个生命末期时空隧道。”
因为罹患扩张性心肌病,今年58岁的陈先生两个月前进入到不可逆的重度心衰阶段,除却心脏移植,通过手术植入左心辅助装置(人工心脏)是其能够存活的关键。日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团队成功为其实施了新一代国产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列车,而是心脏。63岁的吴爹爹来自湖北武汉。人工心脏的学名叫做心室辅助装置,英文缩写VAD,它的本质是一个泵,可以帮助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为身体组织提供必要的血供并维持必要的血压。
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存期限可延长5年左右!7月25日,上海—雅培HeartMate 3™ 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以下简称HeartMate 3™)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此次获批将为中国晚期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助力提高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20多天前,黄先生因终末期心力衰竭,在该院植入一个国产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恢复情况良好。不过,黄先生从此随时都要携带一个黑色的小挎包,里面装的是电源、可充电电池以及一个监控器,通过一根经过腹部皮下隧道的细电线与“人工心脏”连接起来,给“人工心脏”电力支撑。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在21世纪的今天,竟然有人每隔8小时就要“充电”一次才能维持生命,这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而是现实生活中那些植入了国产人工心脏的患者每天都要面对的真实处境。
“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在滨医烟台附院心脏血管外科的重症监护室,滨医烟台附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刘英军面对患者李某的状况时,外表冷静,内心复杂。冷静的是,他需要给患者希望;复杂的是,如何给。“目前日本‘人工心脏’的最长使用寿命是11年,或者这是最后的办法了。”刘英军说。
中新网广州4月6日电 (蔡敏婕 张灿城)心脏移植手术是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但由于供体稀缺,“人工心脏”成为新手段。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近日联合开展了新一代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为一名57岁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陈叔(化名)带来了生的希望。
中新网北京1月5日电(刘欢) 没有心跳,一个人怎么能够正常生活?没有适合的心脏移植,一个心衰的病人是否会被宣告绝症?日前,因安装人工心脏而上热搜的脱口秀演员王十七接受了中新网采访,讲述了人工心脏如何帮助他起死回生。24岁,罹患绝症在一场中学生运动会上,两个学生发生矛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宋莉萍 张靓雯图/医院提供“感觉我又活了一次!‘重生’的感觉太好了!”5月22日,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植入了一颗“人工心脏”的黎先生正在接受出院前最后一次中西医结合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