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写一写得气,这些年我教了不少功友,男道友少,女道友多!一块练打坐的功友特别是身体有毛病的,一旦得了气,毛病好的很快,但是得气特别是男道友很慢,炼形化精,炼精化气,气才冲病灶,前期需有为法启动下丹田,松化开胯腰,膝髁关节,腿上气脉畅通无阻了,精气足聚丹田就开始得气了,这一阶段要去妄想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真气,不要光每天想着去毛病,以致于心急神乱而背道而驰,最后放弃打坐这个传统养生方法!
这么多年打坐,其实意守丹田时候很少,稍微入静,就会自然观想,被带入幻境,至从产生真气以来,加大意守丹田,发现丹田处一股清凉之气逐渐扩大,基本整个小腹都是真气,集中意念,会使丹田中心点更加凉,清凉之气扩散全身,意守丹田并没有吸收全身真气,反而扩散到四肢百脉。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学佛之人,特别是学修禅净者,多是羞于谈气。佛修之士的内气不同于气功修炼之气,佛修者专注于佛号、咒语、或所参的话头上,特别是密修之士,在静极时内气就像云雾或蒸汽一样,在五脏六腑中上下翻腾。
打坐时一般初学者都是轻呼吸,气息短,入静很难,甚至几个月都没有气感。更别提采气和炼精化气了,那么怎么呼吸才能加强下丹田的意念?怎么才能炼精化气? 下丹田就是一个容器,盛装精气,元气和外界之气。元气就是自身先天之气,精气就是肾精所化之气,那么外界之气就是通过呼吸天地引导过来之气。
打坐练气,你知道吗?打坐练气是一种古老的修身养性的方法,可以让你的身心更加和谐、更加健康。但是如果你打坐练气的方法不对或者过于急功近利就会适得其反,甚至伤害自己。今天我就来给你讲一讲为什么你不应该过度追求气感以及如何正确的打坐炼气。·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气感。
打坐调好气血的关键是什么?一是放松放松了,静心了,气血不知不觉就充盈起来了,刚刚坐了半小时,脊柱被气推动,感觉一节节向上拔高,有感觉了也不执着,气血充盈感更强了,甚至身体也轻盈了,腿和坐骨处有微微自调,仿佛要离开坐处一样。
接触打坐从少年时就有所了解,因为打坐,在佛家、道家、医家、儒家、武家等等都有修习,我呢,最早接触的是佛家,不过一直也没认真学,只好奇练过一段时间,真正重新决心打坐,是正式学了八卦掌以后,在传统功夫体系里,坐功,也是其一部分。
前天感觉气冲中丹田,开始有点胸闷,过了一天,不再有胸闷现象,呼吸就像打开了胸腔,很是畅快。继续意守下丹田,感觉气浓烈了很多,依旧清凉之气,但是感觉气的运行好像并不是按照大小周天的经脉运行,而是以下丹田为中心,直接向头顶上部和四肢蔓延,运行到头部的牙齿部分,就牙疼了一周,然后眼眶发紧,导致眼屎增多,眼球有分泌物,睁不开,看不清,洗不干净,点了两天自己熬的眼药水,昨天好了,而且看东西更清晰了,晚上也清晰。
我总结打坐有两点,只要做到,功夫会稳步上长。第一点:平时不要吃的太饱,吃太饱了,每次打坐只能是在消化食物,耗费我们的阳气。每次吃八分饱,不饿就不吃,打坐时就会很快感觉到气机的运行生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不用质疑呼吸为先在顺畅平和的呼吸下气可以按既定位置路线游走于身体的各个部位、把呼吸训练好是打坐坐姿端正好后第一个目标、南老对呼吸有很深的体会和最简单调整办法详细可以参考其著作、我的办法是舌顶上颚搭好桥鼻徐徐吸入足够的气息向上順鼻翼两侧过印堂上交百会走喉轮顺中脉向下汇于海底轮聚集停留、呼气时候把废气从丹田向上从鼻呼出、再进一步是白气进黑气出、反复多次、这时候气和呼吸分不开的、气也是呼吸、呼吸也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