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习惯的“西化”现象日益明显,高血压、高血脂(高脂血症)和高血糖(糖尿病)的“三高”人群明显增多,超重、肥胖日渐普遍,这些都是常见的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高,血管性认知障碍(又称“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1日讯(通讯员 周亚)10月21日,69岁的杨爷爷结束了为期40天的住院疗养生活顺利出院,他在老伴以及子女们的陪同下,在护士站和医护人员以及护工告别。工作人员用相机记录下了这医患情深的温情一幕。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复方银杏叶片研发成功,将是全国乃至全球的福祉。”4月1日,在复方银杏叶片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瘀阻脑络证)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院长赵继宗院士说。
70多的王奶奶是一名退休教师,由于患有高血压病多年,因此很早就患上了冠心病、脑梗死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但是由于对于生活影响不大,所以王奶奶一直也没有怎么注意,只是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进行二级预防。
一、血管性痴呆概述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 或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我国VD的患病率为1.1%~3.0%,年发病率在5~9/1000人。
最近几个月张大爷感觉自己的记忆力明显不如以前了,经常忘记自己的眼镜和手机放在什么地方,有时甚至是一转身的功夫就忘记了,刚开始张大爷还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容易健忘,但后来就连随身携带的钥匙都会忘记,一个星期甚至会把自己锁在门外2-3次,张大爷感觉不对了,连忙来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通过给张大爷完善颅脑磁共振和血管成像后,诊断其为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性痴呆的第二大病因,老年血管性痴呆是一种渐进性发展的疾病,病因包括多种脑血管因素,如脑缺血、脑出血、缺氧等,在病因作用下引起大脑智能全面衰退的综合征,疾病症状包括记忆力下降、认知力异常、行为改变、情绪不稳、嗜睡等,对患者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活动等均产生负面影响,痴呆患者需家属时刻陪伴,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正常生活。
70多岁的孙奶奶最近感觉自己记忆力明显下降,手机、钥匙都是转身就忘,答应别的事情到了第二天却不记得了,需要别提醒才想得起来,有一次在家里烧水,结果转身就忘记了,等在想起来时水壶都快烧干了,幸亏没有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