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龙龙高铁梅州到龙川西段开通运营。这意味着,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修建16万公里铁路是百年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所规划的设想。2020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参观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在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相关规划图前,驻足感慨。
(配本社同题文字稿)2024年9月13日,复兴号试验列车行驶在龙龙高铁梅龙段叶屋特大桥上(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2024年9月14日,铁路工作人员在G8491次列车上庆祝龙龙高铁梅龙段开通运营。
10月4日,跟着央视新闻一起“坐着高铁看中国”。富春山下,新安江畔,乘着“高颜值”杭黄高铁、合福高铁,赏诗画山水。在福建平潭,用福平铁路续写“最美高铁”的诗和远方。在武夷山,乘竹筏游九曲,看碧水丹山双世遗。在安徽,探访西海大峡谷,领略黄山之美。在浙江千岛湖,赏峰峦成岛,平地卷波。
8月28日8时许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组织的“坐着高铁看中国·贵南高铁行”主题宣传活动在贵阳北站正式启动开启为期五天的高铁探索之旅此次主题宣传活动由中国铁路成都局、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及省市媒体的工作人员、记者以及网络正能量骨干
原标题:发现最美铁路,从八达岭长城站看中国铁路时代变迁9月20日,跟随“发现最美铁路·探寻共和国印记”发现团的足迹将前往八达岭长城站。如今的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恰似新与旧的低语,古与今的交融,吸引发现团探寻中国铁路的伟大征程,聆听那跨越时空的奋进之歌。传承守脉,敬畏历史文化。
2025年春运期间,“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活动火热开展,引发网友热议,热度在社交媒体上不断攀升。从车窗外的壮丽山川到旅途中的点滴温暖,映入眼帘的铁路风景,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的变迁与人间的温情。它承载着人们的期待与梦想,也记录着生活的感知与真实。
原标题:我们的铁路风景,今天的活力中国春运,观察经济的重要窗口。这场全球最大规模的年度人员迁徙,有传统与现代的互动,有速度与温度的平衡,映射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纹理。铁路,春运的主力担当。今年春运,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5.1亿人次,超过欧盟人口总和。
一年一度,中国人的回家旅途,构成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短期人口迁徙。今年春运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也是有着8天春节长假的春运,一部热气腾腾的“流动画卷”徐徐展开。从铁路建设与交通改善的角度看,中国铁路的发展堪称奇迹。
在2025年春运的大幕缓缓拉开之际,“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活动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全国31个主要铁路客运车站激起层层涟漪,引发广大旅客的积极参与。截至2月10日,1.5万余件作品的征集成果,不仅是数量的累积,更是民众对铁路春运情感与记忆的凝聚。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讯(记者 张博华)8月15日上午,记者跟随“坐着高铁看中国”采访团来到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参观采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新中国辽宁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中华5000年文明的曙光”。走进牛河梁文化遗址,郁郁葱葱的树木映入眼帘,一派静谧景象。
“坐着高铁看中国”采访团来到朝阳市博物馆参观调研。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摄“坐着高铁看中国”采访团来到朝阳市博物馆参观调研。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摄“坐着高铁看中国”采访团来到朝阳市博物馆参观调研。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摄“坐着高铁看中国”采访团来到朝阳市博物馆参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