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掂一掂“洋院士”的含金量连日来,国内多家学术机构和媒体频发“喜讯”,祝贺某某某“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跻身世界一流学术行列”。另有媒体披露,欧洲自然科学院的院士证书,可能只需要花费40万元即可买到。一时之间,这个“洋院士”头衔引发广泛质疑:到底是学术荣誉还是商业交易?
有媒体调查后指出,这个“欧洲自然科学院”,虽然号称由欧洲多国科学家组织成立,但国内有多位教授都被披露曾收到有关参选该院院士的邀请函,声称付40-100万元服务费,就能增选成功,有的则表示“18万包过”。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高路5月7日,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首页无“院士电子百科全书”相关信息及链接(图中中文系网页翻译后呈现)。图片来源:澎湃新闻这几天,欧洲自然科学院被贴上“野鸡学院”的标签,更被指“付费参评”,引发了社会关注。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到底是学术荣誉还是商业交易?连日来,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含金量引发舆论质疑。5月7日,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上职务为“国际知识产权部律师”的吕雪峰(音译)回应封面新闻记者称,“欧洲自然科学院就是一个普通的民间科研组织”。
文 | 杨悦2024年才不到半年,国内已有包括企业家、教授在内的近30人获得“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不过有网友指出,“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头衔40万元一个,花钱就能买。由此,院士荣誉含金量引发公众质疑。
来源:【华声在线】然玉连日来,“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含金量引发舆论质疑。事情的起因是,西安一名“90后”博士田某当选该院院士,成为“世界唯一一位‘90后’院士”,继而引发关注。然后随着媒体调查跟进,发现国内有多位教授都被披露曾收到有关参选该院院士的邀请函,函件声称“付费包过”。
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5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协之声”发布署名为“钟科平”的评论文章《井喷式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折射出什么?》。文中提到,近日,国内多家学术机构和媒体频发“喜讯”,祝贺某某“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
5月10日早间,澎湃新闻查询时注意到,多篇“xxx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的消息陆续从相关微信公众号、官网删除撤下,部分“欧洲自然科学院某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的消息也已下线。近期,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含金量引发舆论质疑。
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 欧洲自然科学院新晋院士颁证仪式。 5月10日,覆盖世界数百位学者的“院士电子百科全书”被下线,这是欧洲自然科学院在陷入“院士井喷”争议后采取的应对之策。与此同时,国内多家单位机构也紧急删除了相关人员获评院士的新闻。
文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5月10日早间,有媒体注意到,多篇“xxx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的消息陆续从相关微信公众号、官网删除撤下,部分“欧洲自然科学院某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的消息也已下线。
近日,西安一名90后博士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成为“世界唯一一位90后院士”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洋院士”的含金量遭受质疑。网上流传的一份名单中,2021年至今,60多名国内人士戴上了这一头衔,其中不乏高校教授和企业高管。“洋院士”含金量质疑下,他们正紧急去掉头衔。
40万元就能买个“外籍院士”头衔?据海报新闻报道,多家高校、医院、医药公司发文祝贺本单位有人当选为“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引发了社会关注。有质疑称,该“外籍院士”头衔含金量不高,花40万元就能买到。
院士在普通人眼里是高山仰止的存在,是在领域内做出杰出贡献的极少数天才群体,是各自领域绝对的学术大拿。近来,看到一则新闻-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理由是马斯克被认为在火箭的可重复利用和新能源系统领域,在设计、工程、制造、运营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