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受国际紧张局势的影响,为加强战备,国家决定把东部沿海一线地区的工业,特别是军工工业向西南、西北等三线地区转移,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在西南、西北地区展开,史称“三线建设”,贵州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引进多家三线厂,这其中就包括083基地的国营风光电工厂。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被尘封在岁月的缝隙里,今天我们要揭开这样一个故事的面纱:在贵州大山深处,曾有一座工厂,仅用65天的时间便从荒原上崛起,这就是风雷厂,这个故事的背后,不只是数字和时间的记录,更是无数建设者们的汗水与梦想。
每座城市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当看到那些隐匿于喧闹城市角落里鳞次栉比的红砖厂房,锈迹斑斑的工业“老物件”,郁郁葱葱的梧桐小道,以及斑驳的砖墙和一张张复古海报,在开往20世纪60年代的火车汽笛声中,你是否和我一样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三线建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案例三:“你们来得不巧,大家都去参加长桌宴啦。”8月15日,记者来到安顺经开区云马厂,发现这里异常安静,记者以为找错了地方。在一区楼下乘凉的居民张阿姨,一语道明缘由。张阿姨是重庆人,今年是她退休后第二年到安顺避暑。
2024年,是“三线建设”决策60周年。在贵州的工业版图上,贵阳产控集团旗下市工投公司下属贵州机电集团子企业贵州永安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永安”),这家源自三线建设时期的老牌企业,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第一批贵州省工业遗产名单近日正式公布,这是自去年底《贵州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出台后,贵州首次组织开展省级工业遗产申报认定工作。贵州晶体管厂、红枫电厂猫跳河梯级电站等16个项目入选首批贵州省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将如何创新推动贵州工业精神传承发展?动静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省级文保碑1956年之后,中苏由于在意识形态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分歧,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逼还抗美援朝时期购买军备所欠下的债务,并且还策动新疆分裂分子举行武装叛乱。随着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两国长达7300公里的边境线,出现了空前的紧张局势。
#头条创作挑战赛#赤水市(感谢赤水地区友友们的支持,照片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会及时删除和改正)70年代的赤水县城全景鸟瞰照,这时候的赤水大桥还没有修建,赤水港是贵州省第一大港,航运非常繁忙,记得以前赤水河的水很大赤水始于公元前115年间,最早仅仅是一处乡村,从19
1963年,国家原有的一个综合的国防工业部被细分成了4个:航空(第三)、电子(第四)、兵器(第五)、造船(第六)。相关部门多了,各自隶属的企事业单位就更多了,为了保密,也为了方便区分相互的关系,于是便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号码厂、号码医院。
近日,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第二批贵州省工业遗产认定名单,贵州铝厂原汽车大修厂旧址成功入选。贵州铝厂原汽车大修厂旧址。 据悉,申请贵州省工业遗产,需工业特色鲜明、遗产价值突出,保存状况良好,管理水平较高,满足贵州省工业遗产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