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实习生 李若含/文图唢呐一响,黄金万两。5月25日下午5点,“唢呐村的事”在抖音直播间准时开播,几位民间艺人各展其能,笙、梆、唢呐、二胡等民间乐器在直播间为网友们演奏出一首又一首耳熟能详的乐曲,开播不到半个小时,便吸引了超10万人点赞。
在今年 2023年抖音美好奇妙夜上,有位音乐人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在大家弹古筝,吹洞潇,敲鼓的时候,他拿出的独门乐器是——唢呐。这就是@唢呐-小南,90后东北小伙。要是比声响,他绝对是全抖音最具辨识度的创作者之一。他把唢呐吹到哪里,大家就惊叹到哪里。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洪伟。见习记者宋凯摄唢呐作为民族乐器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等仪式及秧歌会中。唢呐艺术在泰安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源远流长,曲目繁多,旋律优美,高亢激昂。
《荀子.礼论》中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这些话虽然具有一定的思想糟粕,但其中蕴含的“孝道”却影响了中华文化几千年,让上至权贵、下至贫民,都以隆重的葬礼来彰显对逝去亲人的情感。
一声唢呐,吹响的远不止希望文:路过编辑:奥伊米亚康的云唢呐,素来有着百乐之王的地位,红白喜事都得听它,正所谓唢呐一响黄金万两,但当下许多人对唢呐并不了解,认为是“地摊艺术”。加上这些年大众的风俗发生改变,唢呐匠人也就纷纷放下手中的唢呐,寻求别的糊口技艺了。
10月21日,学员在山西临县大唢呐培训活动中心练习吹奏唢呐。临县大唢呐流传在山西省临县及周边市县,其风格传承了陕北大唢呐粗犷豪放、激昂洪亮的特征,又吸纳了晋中平川小唢呐细腻动听、优雅婉转的一面,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红白喜事儿吹唢呐的传统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已经沿袭上千年,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及农二代、农三代思想观念日渐转变的趋势下,老一辈农民依然对像吹唢呐这样的传统习俗特别看重。可以说,恰恰是老一辈人的坚持与较真儿,多种传统习俗与文化才得以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