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五年就回来,等着我吧!”1933年,江西省于都县车溪乡青年王金长,辞别新婚20天的妻子段桂秀参加红军,此后便杳无音信。90多年过去了,为了这句“等着我”,段桂秀无怨无悔,从青丝守成白发。如今,106岁的她还在默默守望——有一种爱叫等待“段奶奶,我们来看您了。
大河网讯(记者 臧小景)“我跟她离了,她日子咋过啊。人这一辈子不能坏良心啊,谁都有兄弟姐妹,如果是咱姐妹,这情况离婚了,咱心里头是啥滋味?咱农村有句俗话——‘我上辈子欠她哩’!”朱长贵是中牟县刘集镇朱塘池村一名普通的农民,从青丝到白发,他39年如一日照顾卧床妻,不离不弃。
医者,因何而医?在8月19日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期望从3位老医师身上寻找答案。他们在退休后的时光里,仍然坚守在医疗一线。答案也许藏在他们从医的初衷里,眼看缺医少药,想要救助更多的人;答案也许藏在他们坚守的理由里,患者需要、医院需要、社会需要。
真情守护43载,青丝变白发见证爱的传奇文/王建峰飞来横祸,幸福的爱情轰然坍塌1968年,安徽枞阳的姑娘钱友芝年仅19岁,长得如出水芙蓉般清秀标致。经媒人介绍认识了同是安徽老乡,刚从云南部队退伍回来的军人徐成虎。
九十多年前,南粤大地烽烟四起。战火中,无数的粤港澳地区的人们涌向当时相对安定的粤北山区。其中,有许多柔弱的女性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却依旧坚韧不屈,被人称之为“广婆俚”。但是却有那么一群女子,在战火中因为各种原因和家人失散,从此在山区扎根。
【短评】光明日报记者 王丹在各种版本的“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系列清单中,无论以何种标准遴选,敦煌都占有一席之地。1.6公里长的莫高窟,浓缩了千年沧桑历史。苍茫大漠中的这颗明珠,留存着远古妙音与斑斓艺术,保存着我们的文化基因,是让无数人魂牵梦萦的“诗与远方”。
梁柱明(右)和儿子梁德和走在村里的小路上出诊。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诊疗群众近20万人次,出诊及上门服务5万余人次,除了接诊本村的病人,周边乡镇的患者也慕名而来。他,从青丝到银发,50年如一日坚守在乡村,无怨无悔地守护着群众的身体健康。
有一种浪漫,叫纸短情长。“ 你的信太过官方,都不说想我”聚少离多的岁月里,每当邓颖超与周恩来两地分别之时,山间的红叶,田中的小花,盆中的水仙,庭院的海棠,都成了她寄托情思的信物,随着信件,伴着她的思念和嘱咐,飞过千山万水到达周恩来的手中。
“我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守护、研究、弘扬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这是最大的幸福。”以樊锦诗的工作生活经历进行改编创作的电影《吾爱敦煌》,由苗月执导,韩梅担任总制片人,陈瑾领衔主演,自11月17日上映后收获不少好评。
看到图中这首词,就让人想到一位苏区红军高级将领李才莲的遗孀——池煜华的故事。她守望了他七十余载春夏秋冬,从青丝到白发,从少女到老妪,杉木门坎从厚实到凹陷,倚靠在门前的她也从未改变。可惜直到她闭眼的那一刻,也没等到良人归来。那一年,她10岁,他7岁。
中国青年网赣州7月19日电(廖福玲 李春雨 记者 邓洪海)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红色是赣州最亮眼的底色。90年前,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漫漫征途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子弟倒下。